•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余留芬:嫁到大山 改變大山

2018-03-13 13:29: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隨著2018年全國兩會的召開,余留芬,這位大山深處的村支書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再次來到北京,走進人民大會堂,和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一起為新時代國家建設建言獻策。

  5個月前,同樣在人民大會堂,因為一段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談話,余留芬被大家熟知。2017年10月19日上午,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向余留芬詳細了解當地通過“聯村”帶動貧困村脫貧的情況。余留芬告訴總書記,在縣鄉黨委支援下,他們聯合兩個相鄰的貧困村,組建聯村黨委,攜手抱團脫貧致富。村裏先後建起養殖場、火腿加工廠,還創辦了“人民小酒”——岩博酒。

  談起這段過往,余留芬很激動。她説,習近平總書記對岩博村的關心、關懷、厚愛,讓岩博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前所未有,我可以用幾個數字來説一下。黨的十九大以前,我們酒的經銷商不超過10個,到現在我們發展到了120多個經銷商。從2014年開始,三年來岩博酒的銷量不到1000萬。但過去兩個月,岩博酒的銷量突破了6800萬元,是過去一年銷量的6倍。“我在廠裏跟工人説,正是由於習近平總書記對岩博村的關心和厚愛,才讓我們有了脫貧致富的機會。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做好以下幾點:牢牢抓住品質把控,牢牢抓住團隊打造,牢牢抓住市場營和銷兩字,把營做好了,銷就不是問題。”

  很難想像,17年前,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淤泥彝族鄉岩博村還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年每人平均收入不足800元,“客人來了,家裏連杯可以喝的白開水都沒有。” 

  嫁到大山,率先致富

  1969年出生的余留芬,20歲就嫁到了大山深處的岩博村,那時的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後來又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余留芬每天就是照顧孩子和種地。她不忍心把兩個孩子放在家裏,就一前一後把兩個孩子背到山上,崎嶇的山路和背上的背簍壓得她直不起腰來。有一年收洋芋時,兩個孩子不能同時背下山來,她無奈只能挖一個土坑把小兒子放到坑裏,跑著回家放下背簍和大兒子,再跑回去背小兒子回家,就這樣,一公里多的路程變成了五六公里。

  生活的艱苦讓余留芬發誓要換一種活法,“做村支書前我幹過項目,開過餐館、超市和照相館。上世紀90年代時,我們這邊很窮,照相機都沒人見過,當時我就買了一台照相機,每天滿村子地轉,給人拍照。咔嚓就是一張,一張照片可以賺5毛錢,一個月下來可以賺幾千塊錢,這在當時是不可想像的。雖然錢賺得比較快,但是也很辛苦。”

  由於余留芬敢想敢做,人勤快、頭腦又活,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也慢慢變得寬裕了起來,她家成了岩博村首先富起來的人家。

  2000年,岩博村的村支兩委多次找到她,希望她能出任岩博村的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改變大山,農婦到支書

  2001年初,不滿31歲的余留芬擔任起了一窮二白的岩博村村黨支部書記。余留芬説:“這個村支書我不當則罷,當就要當好!”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僅七天的余留芬就帶著村民開始修路,拉開了這個傳奇小村致富的序幕。她每天起早摸黑,既當指揮員又當築路工。修路缺資金了,余留芬就拿出自己過去做生意攢的4萬元錢,再個人貸款2萬元。

  在一次險坡施工時,余留芬不慎從10多米高的路坎上摔了下去,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

  余留芬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感動了岩博村民,大家紛紛加入修路大軍,三個多月後,一條3公里長的進村公路修通了。如今,岩博村已有七條通村公路,總里程近30公里,這個彝族村寨已徹底告別肩挑背馱的歷史。

  致富,要有道路,更要有思路。由於當時村裏沒有特殊的資源,余留芬想到已經轉包出去的林場。贖回林場錢不夠,她帶著村委班子連跑13家煤礦借到5萬元,還是不夠,她又以自家房屋抵押借錢,最終湊齊了23萬贖回1480畝的林場。贖回林場後,村民通過伐木賣給附近煤礦,不僅輕鬆還清了借款,還盈利幾十萬元,為岩博村掙下“第一桶金”。

  余留芬趁熱打鐵,依託林場資源,繼續用活資金,村裏逐步建起了煤矸石磚廠、特種養殖場、蔬菜大棚、岩博山莊……村級資産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村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在余留芬的帶領下,依託雲貴高原良好的生態環境,岩博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以“支部+公司+農戶”模式運營,村裏與村民簽訂參股分紅合同,以股民、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工作人員或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公司發展,監管公司運作。公司著力發展特色養殖、休閒旅遊、農産品加工和釀酒等産業,先後辦起了12個養豬場、4個養雞場、2個休閒山莊、1個釀酒廠、1個火腿加工廠,開啟了岩博村公司化發展之路,其中“人民小酒”“盤縣火腿”更是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品牌。

  “她看問題很準,上的項目都很符合市場的需要,膽大心細,敢想敢幹。”村民肖海龍如此評價余留芬,既有稱讚又有感激。十幾年前,他是村裏最貧困的村民之一,如今,他已經用村子公司分紅的錢買了一輛轎車。

  

  “我的想法是,到2020年,岩博村總産值達到20個億,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80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超過3萬元。”余留芬信心滿滿地説。 

  如今,岩博村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余留芬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冷靜。“這是一件大喜事,同時也是一場暴風雨。”余留芬擔心的,是怎麼提高經營管理,把好産品品質關,讓“人民小酒”在市場上能穩佔一席之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只有把産品做好,提升品質,才對得起總書記對我們的厚愛,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趕在兩會開幕前,余留芬還馬不停蹄地來到北京一家白酒企業學習考察,她説:“我們是一家村辦企業,在管理、技術、銷售等方面需要向行業精英學習,來提升我們自己。”好消息是,企業快速發展期,生産研發等人才需求量大,近幾個月,有不少高素質人才主動找到府來,大學生從過去50人快速增長到現在的100多人。

  3月的雲貴高原春意盎然、光景時新。新時代征程的路上,余留芬將帶著鄉親們繼續前進!(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琛 實習記者 孫聖起)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