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15日習近平等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式履新,到今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正式公佈,整整一年。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無疑是近些年中共黨內最為重要的兩次會議。一個是主要關於“人”的會,即研究“新老交替”;一個是主要關於“事”的會,即謀劃“全面改革”。辦好中國的事,一靠人,二靠做事。
回望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看看有哪些地方留下了中央新班子的腳印,有哪些事情進入了新班子的視野,不僅可以看清最高領導層的執政思路,還可窺見中國未來5年乃至10年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邁向民眾,釋放“溫度”
新班子的腳步走到民眾身邊。在面對人民群眾時,他們的目光充滿了“溫度”。
無論是今年元旦前夕,履新才一個半月的習近平總書記驅車來到太行山貧困縣——河北阜平,看到一家農戶孩子時的目光,還是今年4月9日,他在海南考察,戴上黎族群眾遞上的斗笠時的目光,抑或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他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遇到一位老人問他“怎麼稱呼您”,他看著大姐時的目光,都是充滿“溫度”。
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領導人同樣來到民眾身邊,用充滿“溫度”的目光與群眾交流。有分析認為,中央新班子用實實在在的腳步走近群眾,其背後折射的是共産黨人執政為民的本色,反映出共産黨人永不忘記自己的執政根基。
邁向變革,著眼“深度”
新班子的腳步邁向更深遠的變革。在面對組織、宣傳、改革、外交等國家治理課題時,他們的目光充滿了“深度”。
在今年6月份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緊扣新時期“新的歷史特點”這個重要概念,強調“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他提出“好幹部”標準的時代內涵,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在今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了“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重要觀點。
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啟了“五位一體”全景式改革。
此外,在外交方面,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全方位推進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和多邊外交等。尤其是精心謀劃,把俄羅斯作為推動外交開局的第一站,無不隱藏著領導層深邃的外交哲學。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