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政委:堅決打擊分裂破壞活動

2013年05月06日 15:0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發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政委車俊的答問全文。車俊表示,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創造性地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維護穩定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工作措施,堅決打擊“三股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當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捍衛者。

  車俊介紹了新疆提出的“兩個率先、兩個力爭”內容,表示兵團黨委在深入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涵要求、綜合分析兵團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以及主要差距的基礎上,提出到2015年率先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力爭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兩番,力爭兵團經濟總量佔自治區的比重提高到 20%。提出“兩個率先、兩個力爭”的目標,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治區黨委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半,兵團發展面臨著中央和自治區支援力度加大、對口援疆持續深入、兵地關係明顯改善、自身發展勢頭良好等新的環境和機遇,實現這一目標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是中央要求兵團在新時期更好發揮建設大軍、中流砥柱、銅墻鐵壁“三大作用”,自治區黨委要求兵團不斷壯大綜合實力、為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兵團理應努力在新疆經濟總量中佔有更大份額、在發展速度品質效益上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在服務各族群眾上多辦好事實事。

  三是兵團有著長期發展特別是兩年多來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領先西部、位居西北榜首、與中部基本相當。兵團生産總值2010年增長13.9%、2011年16%、2012年18.4%,産業結構由2009年的33.5:33.8:32.7調整為32:40:28,城鎮化率比2009年提高11個百分點,達到58%,小康實現程度23項指標中已經有13項指標實現程度超過 90%,基本或接近實現小康目標。

  四是兵團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還落後於全國平均水準,特別是文化産業和服務業發展等部分指標遠低於總體水準,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亟待破解,一産不精、二産不強、三産不活,産業結構不合理,職工持續增收壓力較大,而且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和難以預料的變數,兵團上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敢於擔當,攻堅克難,堅定不移地朝著這一目標奮勇前進。

  在談到新疆提出的走“三化”道路時,車俊介紹,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發展仍是解決我們所有問題的關鍵,指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一個立足點”、“四個著力”和“五個更多”的具體要求,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些為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指明瞭方向,也進一步説明我們把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建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路徑是完全正確的,與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內涵是完全一致的,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都內在地包含著資訊化的內容和要求。

  車俊強調,新疆將堅定不移地以“三化”建設為抓手,積極發揮資訊化的引領帶動作用,豐富屯墾內容、轉變屯墾方式,加快形成以城鎮化為載體、新型工業化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基礎、資訊化貫穿其中的發展格局。要把優化産業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作為“三化”建設、“新四化”聯動的重要依託,做大做強二産、做深做優一産、培育搞活三産,加快構建以新型工業化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基礎、服務業長足發展的兵團現代産業體系。要進一步落實政策、完善服務、營造環境,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要統籌抓好腹心師團、南疆師團、邊境師團的協同發展,積極支援腹心師團率先發展,優先推進南疆師團和邊境師團加快發展,加大對少數民族聚居團場扶持力度,促進兵團整體跨越、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生動力,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進“三化”建設和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增強兵團發展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能力。

  發展生態文明方面,車俊指出,新疆落實“五位一體”的戰略部署,將進一步堅持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三化”建設全過程。兵團絕大多數團場建在風口最前哨和沙漠最前沿,是保護綠洲的第一道屏障。兵團堅持實施以天然植被保護恢復、人工防風林、防沙治沙、節水灌溉、農田林網為主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在邊境沿線建設與防風林、護路林、農田林配合的邊境林體系,實施居民點綠化、改善人居環境,成為抵禦風沙、保護新疆綠洲的“生態衛士”。兵團是全國節水農業示範區,高新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155.07萬畝,佔兵團有效灌溉面積的70.9%,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節水器材生産技術居全國前列。我們在新疆自治區地方示範推廣節水灌溉技術,促進了地方農業開發、效益提升、農民收入增加,促進了地方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了兵地團結和民族團結。我們將集約利用資源,嚴禁擅自進行水土開發,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積極發展迴圈經濟和節能環保産業,推廣高效節能技術,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迴圈利用,大力促進節能減排工作。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深入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和建設工程,開展各類生態創建,加大城鎮團場、連隊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倡導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

  就新疆兵團黨政軍企合一的管理體制,車俊介紹,兵團實行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管理體制,有利於有效履行維穩戍邊使命。對於經濟社會發展來説,處理得好、發揮得當,新的更大的體制機制紅利和發展潛力將會不斷地創造和釋放出來,成為兵團發展壯大的最大優勢;反之,則有可能成為兵團科學跨越的最大障礙。要把事關兵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影響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對兵團體制改革起著綱舉目張作用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集中攻堅克難,不斷激發兵團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要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加快推進兵團特殊體制與市場機制的有機接軌、兵團自身優勢與市場資源優勢的有效結合,更好發揮兵團組織化程度高、集團化特點突出、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對企業的干預和企業對行政的依附,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積極探索黨政軍企合一、師市合一、團鎮合一體制的實現形式,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核心領導作用,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加快法治兵團建設進程,支援人大、政協依法履行職能,更好地保障職工群眾在團連、企業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和民主、依法、科學決策的體制機制。要著眼于統籌用好疆內、疆外、國外三個市場、三種資源,打破行政壁壘,優化服務環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加快完善更加有利於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體制機制。要加快文化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激活文化生産經營機制和文化市場體系,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加強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陣地建設,豐富職工群眾文化生活,拓展文化傳播渠道,提升兵團文化的傳播力。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立健全既適應“三化”建設要求又能有效履行使命的社會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網路,建立健全全覆蓋、均等化、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談及“兵團精神”時,車俊指出,當前,兵團正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加速期和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幹部職工群眾思想認識日趨多元活躍,不同價值取向同時並存。我們要用新疆精神和兵團精神教育激勵廣大幹部職工群眾,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凝聚力量,使新疆精神和兵團精神成為兵團人的核心價值追求,為完成使命任務提供正確價值引領和強大精神力量。尤其是幾代兵團人在長期屯墾戍邊實踐中,用生命、鮮血和汗水,熔鑄成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熱愛祖國”是兵團人的核心追求,“無私奉獻”是兵團人的精神品格,“艱苦創業”是兵團人的歷史寫照,“開拓進取”是兵團人的時代風貌。要把弘揚兵團精神融入到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深化拓展唱響兵團精神宣傳教育活動成果,推動兵團精神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幹部職工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繼承弘揚老一輩兵團人的光榮傳統,構築當代兵團人的精神家園。要在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偉大實踐中豐富兵團精神,用不斷發展的兵團精神引領屯墾戍邊新的實踐。

  車俊特別強調,要堅持把兵團事業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創造性地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維護穩定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工作措施,堅決打擊“三股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當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捍衛者。要堅持提高總量、提高素質、提高能力,建設全國一流民兵隊伍,抓好職工全員軍事訓練,加強應急處置、重點地區基層力量建設,不斷增強“兵”的意識和能力,推動完善兵地一體、上下聯動、應對及時、處置有力的維穩戍邊工作機制,確保兵團自身穩定,積極參與地方維穩,強化戍邊守防功能。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服務新疆發展大局,加強兵地團結,增進民族團結,與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