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改作風不能做表面文章

2013年04月15日 10:1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央出臺改作風的八項規定以來,自上而下滌蕩人心,黨風政風為之一新,得到廣大幹部群眾充分肯定。然而,貫徹規定,落實任務,殊非易事。當前,應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改作風不能只作表面文章。

  不少幹部群眾反映,在改作風的強大輿論壓力下,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有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高檔飯店冷清了,內部餐廳、私人會所卻熱了;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迎來送往減少了,卻變換各種辦法陪吃陪喝;有的形式上“瘦身”,內容卻未“健身”,官樣文章一如既往……儘管絕大多數地方認真貫徹規定,嚴格自律,正氣上升,但上述種種做表面文章的現象不可小看。要認識到,這不僅會消解改作風的已有成效、影響改作風的最終實效,也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不良作風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抓一抓有好轉,松一松就反彈。改作風一陣風,也是一些地方和單位易發的痼疾。上級一重視,馬上就抓,領導不強調,立刻就放。嘴上雷聲大,行動雨點小,風頭過後,一切照舊。這本身就是一種壞作風。正因此,中央明確要求以踏石有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改作風,以“常長”二字抓作風,一抓到底,絕不懈怠。

  將改作風進行到底,就要認清當前形勢任務:改作風不是為了“應付”,搞所謂變通是非常錯誤的;就要形成一套制度保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把作風導向體現在政績考核、幹部選拔和行政問責的全過程;就要完善各項監督機制:暢通渠道讓媒體和群眾監督,為改作風注入壓力,帶來動力。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改作風,難的是鍥而不捨、久久為功,檢驗的是黨員幹部的黨性意識、政治責任。只有在思想深處觸動“密切血肉聯繫”這個根本、在黨性修養上強化執政為民這個責任,才能將改作風內化為精神追求和自覺行動。只有持之以恒真轉實改,才能徹底摒棄觀望風、杜絕一陣風,打消幹部群眾顧慮,讓民心與黨心貼得更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