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幾日的重度污染中,北京兒童醫院一天有超過800個孩子來接受霧化治療,較往常有大幅增加。記者李文攝
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近日遭遇的持續數天的霧霾天氣,讓一個在外國人中間流傳若干年的略帶玩笑叫法“北京咳”,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專家表示,中國已經進入污染高發和污染面積日趨擴大的時期,末端空氣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決問題,PM2.5防治需下重拳,從源頭治理,大力控制燃煤總量增速過快的趨勢。同時,要加大機動車尾氣排放整治力度。
“我的兩個朋友從國外到北京後,總是咳嗽不停,也治不好。”北京黃女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前不久在微博上寫道:“上午體檢,抽罷血便是耳鼻喉科,張嘴,啊‘慢性咽炎’醫生説‘全北京的人都慢性咽炎吧?’我問,‘差不多,空氣污染鬧的’。”
事實上,對以上現象已有一個形象的詞描述“北京咳”。據稱,它是外國人在中國期間産生的一種呼吸症狀,主要出現在12月至4月間,表現為幹咳咽癢,類似外國人水土不服的一種表現,即到了北京就發作,離開北京後會自然消失。一些南方人也表示,他們到北京或北方一些城市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教授潘小川表示“北京咳”並非北京獨有現象,在國內一些污染嚴重的城市,一些體質敏感的每人平均可能會出現一些呼吸道疾病和身體不適。
到底有沒有“北京咳”?
“最近老是有人問我‘北京咳’,醫學上根本就沒這個詞兒。”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何權瀛非常激動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引發咳嗽的原因很多,包括抽煙、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氣候原因和空氣污染等等,不能簡單地下定論。“在沒有找到明確的證據之前,不能説什麼‘北京咳’,這詞兒是對北京的極度侮辱!”
潘小川則對記者表示,“北京咳”的表現更像是醫學上講的“人體耐受”,因為免疫力不同,有些人變換環境會出現類似于水土不服的反應,包括咳嗽、腹瀉等等。“這就是大家的一個提法而已,沒必要太過介意。”
“空氣污染是毫無疑問的(導致‘北京咳’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則明確地表示,北京市空氣中PM 2.5濃度過高,人體如果長期吸入,會導致人體呼吸系統和其他器官系統和組織結構的損害。
空氣污染導致嚴重經濟損失
“PM 2.5污染悄然吞噬掉的不僅是城市的藍天,還有公眾健康和國民經濟。”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説。
潘小川等專家表示,PM 2.5粒徑小,比表面積相對大,更易富集空氣中各種有毒重金屬、酸性氧化物、有機污染物等多種化學物質以及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PM 2.5能通過呼吸系統被人體直接吸入,沉積到肺泡,甚至可通過肺直接吸收而到達體內其他器官。如果長期吸入PM 2 .5的污染空氣,會導致人體呼吸系統和其他器官系統和組織結構的損害,並可引起暴露人群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的明顯增加。與此同時,PM 2.5所攜帶的重金屬、PA H s(多環芳烴)等物質增大了暴露人群的罹患癌症的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0年世界上大約有8萬人死亡和4 .6億生命損失年(lostlife-years)是由於城市空氣污染所致,其中約有2/3死亡率和生命損失年發生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據估算,全球3%的青少年心血管死亡率、約5%的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和約1%兒童的急性呼吸感染死亡率都是由大氣中顆粒物污染所致。
空氣污染也造成極大經濟損失。2007年世界銀行對中國空氣污染導致的經濟損失估算得出,空氣污染導致的健康損失佔G D P的3.8%。有專家對中國111個大中型城市的健康經濟效益分析顯示,2004年顆粒物PM 10污染導致的總的健康經濟損失大約為2334億元。
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控制是關鍵
2012年12月5日,國家環保部發佈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要求全國涉及近14%國土面積的47個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標;對於空氣污染達不到國家標準的城市,必須編制空氣污染達標規劃。
2012年,PM 2.5治理更是被列為北京市的“一號實事”,6月1日,北京市的汽柴油執行京標準,首次規定了顆粒物的排放限值。在12月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中,“十二五”期間,全國重點區域PM 2 .5年均濃度要求下降5%,而北京則是15%。與此同時,在中國過半的PM 2 .5超標的城市裏,至今只有北京明確提出了PM 2.5在2030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治理時間表。
但專家表示,《規劃》裏5%改善目標的制定是按照重點區域煤炭消費在“十二五”期間增加30%、機動車增加50%的假設來計算的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即使採取最嚴格的污染排放標準(即末端污染治理技術),未來五年重點區域PM 2.5的下降目標僅能達到5%。面對多個城市超標數倍、公共健康代價巨大的現實,這樣的煤炭消費增長、機動車增加趨勢意味著達標路漫漫。
“按照近期頒布的國家規劃,中國大部分超標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氣品質治理到國家二級標準。這意味著下一代人要繼續時刻暴露在高度威脅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國的公眾等不起20年。”周嶸道。
潘 小 川 等 人 的 研 究 指 出 ,在PM 2.5治理和防護,需要多管齊下,不僅需要公眾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並掌握有效的防護手段,更需要政府帶頭深入對中國P M2 .5的研究與監測,制定相關的治理政策。
首先就是要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控制。基於單純末端空氣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決中國空氣污染的嚴峻現實,如不大力控制燃煤總量增速過快的趨勢,很有可能“十二五”期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末端減排控製成果會被燃煤增加排放抵消,其排放的其他特徵污染物也會進一步加劇空氣污染。因此,在PM 2.5污染尤為嚴重的重點區域應當考慮立即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消費控制,有條件的城市群、區域開展跨行政區的煤炭消費零增長控制甚至削減目標。
其次,應立即推動現有燃煤電廠的脫硝改造和工業鍋爐的關停與脫硫、脫硝改造。雖然國家已經發佈《火電行業污染排放標準》,大幅收緊電力行業各項污染物排放限制並明確現有電廠需要在2014年7月達到排放標準,但自標準實施至今,火電行業脫硝改造進展甚緩。
最後,進一步改進排污收費政策。中國現有的大氣污染物排污費大大低於企業治理污染物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治污的積極主動性,也使得排污合法的邊界模糊。應提高排污收費標準,並加強監管,大大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此外,宋國君表示,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可吸入顆粒物(如PM 2.5和PM 10)的重要源頭。據悉,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兩億輛,而北京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520萬輛。有研究顯示,在北京地區的主要污染源中,機動車尾氣排放所佔比例最大,超過了50%。宋國君認為,相關部門也需要在機動車尾氣排放方面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油品品質,控制機動車數量,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提倡綠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