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新視角)
國家工作人員“法治提能”、青少年“學法築基”、村(社區)人員“識法明理”、企業(單位)人員“守法聚力”……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地紮實推進提升公民法治素養行動試點工作。這些來自基層一線的探索實踐,成為中國普法工作的生動縮影。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這需要持續普及法律知識、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持續進行全民普法,是人類法治史上的一大壯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86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實施完成7個五年普法規劃。去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通過不斷深入的普法宣傳,人們的法律意識、法治素養不斷提高。此前一項全國性的社會心態調查綜合分析報告顯示:當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時,選擇“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居首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隨著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入新發展階段,迫切要求進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堅持人民立場。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歸根到底是為了群眾。要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把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和急難愁盼問題作為普法重點,從群眾所需入手,講群眾聽得懂的話,讓群眾深切感受到法律的溫暖和力量。這正是“八五”普法規劃強調的“以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工作著力點”的題中之義。
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法治教育應常抓不懈,並納入幹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對國家工作人員來説,通過教育引導其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重點抓好“關鍵少數”,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幹部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對青少年來説,通過教育教學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對全社會不同主體來説,通過分層分類開展法治教育,提高各群體依法維護權益的意識和能力,讓法治逐漸成為全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推動實踐養成。提升公民法治素養不是説在嘴上、寫在紙上、挂在墻上的“口號”,而是需要融入到法治實踐中。對每個公民來説,要從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垃圾分類習慣、制止餐飲浪費等日常生活行為抓起,從不斷提高自身規則意識做起。對法治工作者而言,每一個個案公平正義的實現,都是法律權威的最佳證明。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群眾能夠深切感受到正義可期待、權利有保障、義務須履行,全社會將真正樹立起權利與義務、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的觀念,法治精神就會深入人心。
古語説:“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讓法治素養成為公民基本品質,法治精神銘刻在人們心中,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更好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