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惠民:爛泥灣逆襲成“聚寶盆”
新華社濟南11月20日電 題:山東惠民:爛泥灣逆襲成“聚寶盆
水繞村,樹繞水。走進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何坊街道沙耿村,金黃色的玉米辮挂在屋檐下;池塘微波裏,魚兒追逐嬉戲……
一大早,承包戶郭永春和妻子就來到池塘邊,撒網、收網、裝桶一氣呵成。兩口子要在中午前把這些魚送到縣城客戶的手中。
“四年前,這裡就是一片爛泥灣,長滿了蘆葦,進不去人。夏天,蚊子蛤蟆滿了灣,臭乎乎的。到了冬天,蘆葦還容易著火,很頭疼。”郭永春介紹,“村裏對蘆葦灣重新清淤、整理,建設魚塘對外承包。我包的這5畝多地的魚塘養了幾萬尾鯉魚、草魚,一年收入就有6萬元,我每年還向村集體繳納1.8萬元。”
沙耿村廢舊低窪地和蘆葦灣很多,幾乎是一片荒草地,産業極少,村民收入途徑單一,村集體經濟收入也主要依賴土地。如何增加村民收入,拓寬集體經濟收入渠道,成了2018年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耿春林急需解決的難題。
看著幸福河水汩汩從村邊流過,再看看成片的蘆葦灣,耿春林心想,“幸福河裏流淌的是黃河水,為啥不整理一下這些蘆葦灣,發展漁業養殖呢?”
在當月的主題黨日會議上,耿春林和黨員代表交流了看法,贏得了大家的同意。耿春林説服老伴兒拿出多年積攢的13萬元,又和施工隊達成分期付款協議,經過近半年的施工,8個魚塘建成了。
魚塘建好之後,如何利用起來既為村集體增加收入,也能給村民創收?耿春林動了一番腦筋。
“我們負責魚塘的除草、修路等設施維護工作,承包商只管養魚,收益按30%分紅。”耿春林説,“這樣村集體有收入,村民在魚塘幹零活也增加了收入。”
當時郭永春就承包了村裏70畝閒置空地和5個魚塘。“我先在魚塘裏撒了魚苗,又投資了20多萬元種了白蠟、國槐,後來又新增養了笨雞和鵝,效益還不錯。”
郭永春指著魚塘説:“我還想建垂釣園,養上錦鯉,讓大夥兒到這裡來吃鵝蛋、吃笨雞、釣魚。”
經過耿春林和村民們的努力,昔日的蘆葦灘變成了養魚塘,魚塘周邊建起了護欄,還在周圍栽樹、硬化環湖小路、建設村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成了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沙耿村地處城郊,吸引了不少休閒垂釣愛好者來這裡,耿春林成立了“湖畔小鎮”合作社,採取“休閒垂釣+養殖+農家樂”的經營辦法,每年為村裏帶來收入40多萬元,分紅群眾約達170人。
如今,水産養殖帶動了垂釣、餐飲和旅遊觀光産業,沙耿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