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燃百炬 好人譜新風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凡人善舉譜寫著人間大愛,身體力行詮釋著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
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雖職業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好人”。
近年來,安徽宣城紮實推進道德風尚高地建設,堅持不懈打造“好人宣城”,涌現出李夏、甘磊、趙玉蓮、周東紅、官東、吳險峰、陳長紅、柯躍武、蘇成龍等一大批“中國好人”。目前,宣城市共有77人當選“中國好人”,263人當選“安徽好人”,2830人當選“宣城好人”。
越來越多的宣城人,正將“中國好人”的榜樣力量轉化為生動實踐,讓文明融入城市肌理,讓城市綻放文明風采。
從“宣城好人”到“好人宣城”
2019年,一個名字——李夏,感動了全國。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幹部,“中國好人”李夏“硬得像顆山核桃”,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當好黨規黨紀“守護人”、群眾利益“維護者”。他一次次放棄回城的機會,向著最偏遠的深山“逆行”,在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時,衝鋒在前,不幸殉職,用生命踐行了共産黨員的初心使命。
李夏的故事,如同火苗,一燈燃百炬。他的先進事跡不僅在黨員幹部中掀起學習熱潮,也傳遍了大街小巷。群眾自發為李夏送行。“李夏短暫的生命鐫刻了永生的豐碑。”“像李夏一樣,不做精緻的利己者,做幹在一線的奮鬥者。”……留言鋪滿了各大網站。
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滿城春風。
早在1998年7月,宣城便啟動了月評精神文明建設十佳人物工作。24年來,負責該項工作的機構、人員多次變化,但評選工作始終保持“從不間斷、按月評選、及時發榜”,至今已開展263次月評活動。
2007年起,在月評好人的基礎上,通過群眾投票、評委評審等程式産生年度“感動宣城十佳人物”及提名獎,並舉辦現場交流活動。2009年起,市文明辦每兩年組織開展一次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在城鄉基層設立道德評議會,以多種形式推薦候選人,累計50萬餘名群眾直接參與。
2016年,宣城進一步完善了五級月評好人機制,在宣城市各行業系統全面開展“最美人物”等系列評選,形成涵蓋各條戰線、兼顧各個層面、覆蓋各類群體的好人推薦網路。
從“宣城好人”到“好人宣城”,越來越多的人接過“好人接力棒”,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從“滿城好人”到“滿城新風”
初冬的暖陽照在蜿蜒的宛溪河畔,安徽好人館宣城分館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古稀老人濟困助學13載——幫扶救助近千人的黃承義”“患癌妻子3年替亡夫還債15萬元——誠信自強感動鄰里的林水英”“80後獨臂大學生村官基層寫青春——辦助學基金關愛貧困學子的盧志龍”“曬紙工甘當車間‘鐵人’30余載——精益求精成就大國工匠的毛勝利”……行走其間,一幅幅圖片、一段段視頻、一件件實物,訴説著一個個“中國好人”的故事。
安徽好人館宣城分館只是宣城市加強好人宣傳的一個窗口。近年來,為進一步擴大好人影響力,宣城注重用好用活先進典型這個最鮮活的教材、最直觀的導向,將“看得見的宣傳”和“看不見的宣傳”結合起來,弘揚新風正氣。
建設一座好人館、創作一批文藝作品、打造一條好人街、舉辦一場故事比賽……形式多樣的宣傳使這些好人家喻戶曉,把文明“送”到群眾家門口,“種”進群眾心裏頭。
如今,無論是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中,還是在鄉村振興、抗擊疫情等主戰場上,宣城市廣大黨員幹部都自覺把“中國好人”作為示範引領,強化公僕意識和為民情懷,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廣大青少年也紛紛以好人為榜樣,爭當新時代好少年。
“滿城好人”,正讓宣城“滿城新風”。
“禮遇好人”涵養“好人生態”
“不能讓道德模範寒了心,要讓道德模範為全社會所尊崇。”宣城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宣城市積極探索建立關心、關愛好人的長效機制,通過物質獎勵、節日慰問、政策幫扶、費用減免等多種方式,幫助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市民參與到傳遞善舉的行動中來。
宣城市出臺了《宣城市道德模範評選表彰和教育管理辦法》,建立禮遇幫扶工作機制;出臺了《宣城市道德信貸暫行辦法》,實施道德信貸,打通信用貸款“綠色通道”;推薦了11名道德模範當選縣市區“兩代表一委員”;成立了全國地級市首個專門致力於公民道德建設、服務各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社會組織——宣城市公民道德建設促進會,致力宣傳、幫扶和禮遇各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設立好人幫扶基金182.2萬元。
如今,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節假日,宣城市領導走訪慰問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已成慣例。在春節聯歡晚會、新春茶話會、大型活動開幕式等重要活動上,道德模範和各級好人也從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