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點亮法治燈塔,讓“未來”不迷航

2022-09-26 08:55:00
來源:人民法院報
字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少年法庭工作事關家國未來。

  近年來,河南法院堅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在懲治、保護、預防、幫教上持續發力,不斷推進未成年人全面、綜合、雙向司法保護,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潤物無聲,播下法治種子

  2012年7月,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校長李涵的一封來信,引起了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少審法官們的注意。針對信中提出的“如何在孩子走向違法的道路上設置一道又一道的屏障”等問題,河南法院推動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等領導先後作出重要批示,對這一做法予以肯定。

  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送法形式也從“面授”進入“網課”時代。2022年5月28日,結束了近兩個小時的訪談問答,河南高院少年審判庭庭長杜燕萍走下直播臺。這場直播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展,通過河南省委政法委“中原盾”新媒體、河南高院“豫法陽光”新媒體及大河報豫視頻等平臺同步進行,各地中小學生及家長的觀看數超過12萬人次。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就是因為有一個豬隊友八戒的存在,唐僧等人經不住誘惑,走出了圈子,結果被妖精抓走了。孫悟空畫的圈就是我們的法律。”為讓中小學生們愛聽願聽法治課,週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審法官魏尚偉讓孩子們熟悉的故事人物在典型案例中煥發新光彩,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歡笑和贊同聲。

  參加完法院組織的模擬法庭後,來自鄭州市緯五路一小扮演被告人的同學小馬感慨地説:“當被告人感覺真是不好,我的感悟就是一定不要做壞事。”僅2022年上半年,河南已有134個法院的1458名幹警受聘擔任了1474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全省共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463次,覆蓋2368所學校,受眾132萬餘人,把青少年從過去單一的法治教育聽眾,轉變為法治宣傳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和小小宣傳員。

  破繭化蝶,照亮前行方向

  “感謝徐阿姨,也感謝法院給我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從一個沒人要的孩子,成長為現在能自食其力的樣子。四年來,除了廚藝之外我還學到了很多,我要把學到的技能回饋給社會,也讓要依法守規的意識傳遞影響更多的人……”

  聊起小峰(化名),全國人大代表徐曉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那個特殊的時刻。那個剛來時除了眼珠會微微動一下,每天沒有任何表情的拘謹木訥男孩,終於陽光而自信地長大了。

  2015年,時年17歲的小峰因跟隨他人搶劫了一個價值400元的手機被起訴。開庭時已是初冬,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承辦法官劉文琳發現他還穿著涼拖鞋。

  於是,劉文琳買來一雙棉鞋讓小峰換上,庭後給他買了一份午飯,看著孩子邊狼吞虎咽邊説“這是吃過最好的飯”,聽著孩子家屬蹲在墻角的失聲痛哭,劉文琳專程驅車到小峰的老家進行調查。

  原來,小峰自幼家庭就出現重大變故,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在外務工,爺爺奶奶身患重病,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與家庭教育及關愛的缺失有著密切聯繫。

  考慮到犯罪情節較輕,且小峰有悔改的表現,法院對他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然而,對這樣失學、失業、失管,無監護條件、無固定住所、無經濟來源的“三失”“三無”未成年人,適用緩刑後如缺乏有效管教,很容易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為破解這個難題,河南高院指導鄭州中院創立了“修復人格——添附技能——扶持就業”庭後幫教機制,與徐曉等富有愛心的企業家們聯合創辦了“未成年人愛心幫扶基地”,法官與幫教對象結成對子,定期開展心理疏導和幫教,合作企業為幫教對象量身選定工種,指定專業師傅教授一技之長,幫扶對象學有所成後,可以選擇在合作企業平等就業,除了企業負責人,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的污點,讓罪錯少年真正放下“包袱”,實現“無痕”回歸。

  小峰在幫扶基地學習技能期間,每隔一段時間,鄭州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的幹警任璐都會跟著劉文琳一起帶著禮物來看他和其他孩子。劉文琳告訴任璐,每個回歸正常生活的罪錯少年,都會讓一個曾經破碎的家庭重獲希望。

  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跟“法官媽媽”過“母親節”,第一次獨立做成可口的菜肴……見證著小峰的可喜變化,任璐也默默把判後幫扶當作自己工作的金科玉律記在心頭。

  “少年法庭的法官,就像一束溫暖之光,將司法關愛編織成釋放光亮的網,為暴風雨後慌亂的孩子驅散頭頂的陰霾,重燃希望,告訴他們世間有溫暖,未來不孤單。”任璐在工作日誌裏這樣寫道。

  凝聚合力,共護“少年的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凈化青少年成長環境,從根源上降低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河南法院嚴格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相關規定,指導提升全省少年法庭審判專業化程度,同時積極在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法院新城人民法庭等地探索“少家融合”模式。

  “對涉及未成年人撫養權、撫養費、變更監護人、涉家暴等案件,法官針對性開展心理干預和矯正,用家庭式的氛圍和柔性訴訟環境強化庭前調解,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新城法庭庭長楊梅介紹説。

  “閆某及韓某要多關注子女的成長、教育情況;父親閆某定期與子女同住,關注子女的成長、教育情況,切實履行監護責任,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母親韓某需關注子女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與學校老師多聯繫、多溝通,保持與老師至少每月一次的聯繫頻次……”

  2022年1月13日,靈寶市人民法院針對一起離婚糾紛監護人失職情況,發出了河南省首份《家庭教育令》。

  9月一開學,承辦法官楊曉峰專門到學校進行回訪。據老師介紹,孩子父母現在經常主動和學校聯繫,在日常交往中也能觀察到,孩子現在的笑容明顯多了,曾缺失的陪伴正逐漸回歸。

  2022年上半年,河南全省共獨立或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導機構7個,發出《家庭教育令》228份,開展家庭教育指導140次。

  河南省婦聯副主席庫鳳霞認為:“為未成年人茁壯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河南法院與各級婦聯等相關部門聯合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對重點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法院通過聯合公安、檢察等部門形成‘政法一條龍’,聯合教育、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形成‘社會一條龍’,‘雙龍’共舞,為構建完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大格局凝聚了合力。”

  2018年以來,河南法院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援下,共幫助困難未成年人7317人,開展回訪工作6931次,心理輔導7112人次,減免涉未成年人保護案件訴訟費55萬餘元,為8624人資助價值175萬餘元的學習生活用品。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