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多渠道培育醫養人才(推進醫養結合 優化養老服務④)
為推進醫養結合,福建省從學校、機構、社會三個方面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增設相關專業與課程,擴大招生規模;加大培訓力度,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就近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服務;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加入養老護理員隊伍……一系列舉措,為醫養結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醫生、護士為老人提供專業的醫學治療與護理,養老護理員照顧失能老人的日常起居,學科帶頭人、養老院院長等管理人才為老年醫學發展獻智獻力……醫養結合,關鍵在人才。
推進醫養結合,專業人員從哪來?近日,記者走進福建部分高校、公立醫院和醫養結合機構,了解當地為培養醫養結合專業人才的做法。
增設相關專業課程
加強實踐注重見習
回字形走廊,每層8間實驗室依次排開。坐電梯直達三層,門一開,一張模擬護士臺映入眼簾。這裡是福州理工學院護理學院,嶄新的教學樓,一間間實驗室,琳瑯滿目的教學醫療設備,不仔細看,還以為走進了一家專業醫院。走廊墻壁上,展示著學院的教學宗旨與培養方案。學院陳老師介紹,近年來,省裏針對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缺人才問題,從源頭抓起,支援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增設健康和養老相關專業和課程,擴大招生規模。兩年前成立的福州理工學院護理學院,初衷就是面向社會需要,培養老齡護理應用型專業人才。到今年,學院已累計招收了三屆學生,共計600多人。
一間挂著“智慧化居家護理單元”牌子的實驗室外,淡淡的中藥味撲鼻而來。進門左手邊,立著一個中藥櫃。貼著100多種中藥名的抽屜整齊排列,裏面放著對應的藥材。右手邊,一張導診桌上放置著消毒液和實驗室使用登記表。
“這裡模擬的是社區醫院和居家養老場景。實驗室這樣設計,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實踐,又能幫助他們提前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一名老師介紹。
作業治療實驗室、康復評定實驗室、營養與食療實驗室、露天運動康復區……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學習空間,涵蓋了老人治療、飲食、康復的方方面面。
路過走廊,照片墻上,貼著一些學生見習的照片。照片中,20級護理2班的陳晨林頭戴護士帽,身穿護士服,正在教一名老人打八段錦。據介紹,學院有10多家簽約實踐教學基地,並要求學生在4年內不間斷見習。翻開教學計劃,記者看到,實踐教學佔學分的比重很大。
在教師辦公室內,教師黃雙燕正在修改課件。上學期,黃老師以老人病例為開場的上課方式,給陳晨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暑假,陳晨林在廈門照顧生病的奶奶。晚上8點,陳晨林將奶奶從病床上扶起,弓起手掌心,從下到上在奶奶的背後拍了起來。“術後拍背有助於恢復,這套在學校老師教過的動作,連醫院的護士都誇我做得好!”陳晨林説,很感謝學校的培養,未來,在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做一名專業護士,是她的一大求職方向。
針對管理服務人員
開展能力提升培訓
空蕩蕩的病房裏,靜得只有呼吸聲。護理學員蘇瓊等候在病房門口,雙手緊緊攥著準備好的表格,眼神專注而緊張。
“下一位。”考官按下秒錶,翻開新的打分表。蘇瓊在心中默念“加油”,再次整理身上的護士服和護士帽,徑直向病床走去。
這是一場MMSE(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實訓考試的現場。參加考試的,是今年福建省立醫院開展的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項目的所有學員。“MMSE是老年綜合評估中的重要一項,針對的疾病篩查包括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病等。”主講教師、福建省立醫院護士長張泓介紹。
2021年起,福建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為醫養結合機構管理和服務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我們開展培訓,一方面是為了提升老年醫學相關醫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大家建立對老年醫學的完整認識,推動老年醫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福建省立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林帆介紹。
在一份學員名單上,記者看到,除了蘇瓊這樣的護理學員,還有各地市公立醫院老年醫學科的科室帶頭人、養老院院長,以及醫養結合機構的醫生、護士。
病房內,緊張的考試正在進行。另一邊的會議室內,一場關於老年人疾病診治的教學討論正在進行。來自福州市第八醫院住院部內科主任的陳定宇聽得認真,還不時做著筆記,“我們科裏收治的病人,70歲以上老人超70%,來這裡學習,不僅能提升專業水準,回去還能把學到的內容傳授給科裏的同事。”
據介紹,福州市鼓勵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在完成自身醫療衛生工作任務前提下,按“平等自願、合作共贏”的原則與養老服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就近為養老院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同時,鼓勵執業醫師(含中醫醫師)依法依規到養老機構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在基層養老機構巡診或多點執業時間可視同晉陞高級職稱前規定的基層服務時間。
截至目前,福建省依託三甲醫院,開展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持續加大老年醫學人才培訓力度,兩年累計培訓老年醫學人才超300人。
吸納就業困難人群
壯大養老護理隊伍
“奶奶,我們現在慢慢出去了。”下午3點半,在福州國德老年康養中心305房間,養老護理員湯金玲臉上挂著淡淡的笑容,輕聲在王奶奶耳邊説,隨即小心翼翼地將王奶奶從床上抱起,放進輪椅,推至活動大廳。一刻鐘前,這裡的醫護人員剛剛查完房。此刻的活動大廳,老人三兩圍坐,有的在打太極,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喝茶閒聊。找出寫有王奶奶名字的水杯,湯金玲兌一半冷水、一半熱水,摻成剛剛好的溫度,再插上吸管,放到王奶奶的桌前。
康養中心院長陳雲介紹,康養中心有自己的醫院和醫養結合團隊,包括專業的醫護人員460多名,養老護理員90多名,收治的超2/3都是失能老人,“醫生負責為老人開具治療方案,護士負責醫療方面的護理,養老護理員則負責照顧老人們的日常起居。”陳雲説。
湯金玲向記者講起了自己一年前四處找工作的經歷。“你説我這個年紀,44歲,大不大,小不小,突然失業,真不知道要幹嗎。”
在朋友的介紹下,湯金玲來應聘養老護理員。第一個月的試用期,湯金玲連養老護理員要幹什麼都不知道。“幸好有大大小小的培訓,民政系統還組織每年兩次的集中培訓。從護理技能到如何與老人相處,就這樣一點一點學,慢慢幹到了現在。”
康養服務中心一層大廳是日常培訓的場所。紅毯鋪就的舞臺下有近百張座椅,墻上挂著一塊牌子,顯示這裡是福建省民政廳認證授牌的養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
近年來,針對養老護理員短缺,福建壯大失能照護服務隊伍,鼓勵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加入養老護理員隊伍,同時加強對以護理失能老年人為主的醫療護理員、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既能促進就業困難人群就業,又解決了養老護理人員不足的難題。”福建省民政廳養老處一級主任科員黃雲龍介紹。
4個雙人間,8位老人,構成了一個小單元。平日裏,湯金玲就負責這8名老人的日常起居。兩側房間的走廊上,架著一張上下鋪,湯金玲平時就睡在這裡。哪個老人有動靜了,她隨時都可以聽得到。走廊兩頭的洗漱間乾淨整潔,走進去,聞不到一點味道。
湯金玲的床頭,挂著一份記錄單,整理床單、剪指甲、翻身拍背、喂水喂食……20多項護理內容,每完成一項,湯金玲就在上面打鉤。“都是來這裡後學會的。”湯金玲笑盈盈地説:“讓老人得到細緻週到的照顧,是我的職責所在,也讓我在助老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這份工作,我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