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期間,大學生社會實踐有了新樣貌

2022-07-12 11:1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暑期剛剛到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活動範圍受到了一定限制。“知行合一”,“行”從何來?從2020年開始,和疫情相伴的三年裏,高校師生是如何克服影響,實現安全有效的實踐教育的?記者進行了採訪。

  1.從“聚零為整”到“化整為零”

  華中科技大學今年在同步推進“返家鄉”“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同時,強化了組織統籌和資訊報備機制。該校團委社會實踐部部長張卓介紹,最近三年,每年暑假該校大概都組織1000多支實踐團隊,通過安全員每天打卡填表,實踐隊發佈日誌,院係審核,指導老師實時關注,確保實踐的安全有序。這一快速反應機制在去年的暑期實踐中發揮了作用。

  2021年7月30日,湖南省張家界市突然出現疫情。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社會實踐隊正在該市慈利縣的五個鄉鎮開展鄉村振興調研。實踐隊的臨時黨支書陳宇霄聽説消息,馬上和指導老師李小琳進行了聯繫。

  “開始病例很少。通過每天的安全反饋機制,我們第一時間了解到了風險。”李小琳説,這支實踐隊的對接單位是當地縣委組織部,為了學生安全、不耽誤後續課程,第一想法是保證隊員們的人身安全,協商如何返校。

  “後來疫情發展得比較快,一兩天就變得很緊急,為了阻擊疫情傳播,我們那邊的交通暫時封閉了。”陳宇霄説,“這個時候我們就開了線上會,如果聯繫撤出,無論手續還是安全,都會有一些不可把控的情況出現。所以大家決定留在當地,就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控工作。”

  核酸檢測、資訊錄入、電話摸排、發放物資……讓陳宇霄和其他隊員們更深入地體驗了基層工作。“實踐隊原先計劃是去村民家走訪調研社保的情況。雖然策劃被打亂了。但是我們一樣是收穫滿滿,更加了解基層幹部24小時線上的付出和辛勞。張家界需要人手,作為黨員、志願者,我們應該站出來,儘自己所能。”陳宇霄説。

  對於不同省份學生共同組成的實踐團隊而言,根據疫情分佈情況形成分工配合也很重要。在2021年暑期社會實踐中,對外經貿大學的追光執炬團隊選擇“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意義”作為調研主題。隊長劉姝含介紹,當時遼寧的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嚴峻,實地訪談老兵的計劃等受到影響。“大家形成了分工,瀋陽和丹東的同學線上蒐集文獻材料,家在內蒙古的同學探訪赤峰志願軍烈士陵園,後來通過山東萊州的同學找到了當地的老兵進行了實地訪談。”

  “在組織工作方面,我們形成了‘聚零為整’和‘化整為零’相結合的方式,保障安全的同時,也增加實踐的可行度。我們把零散的‘返家鄉’的學生社會實踐集結成隊,增強資訊報備。‘化整為零’則是將同一個實踐主題分配到不同地方的團隊,從實踐執行的角度避免疫情的衝擊和風險。”張卓説。

  2.線上實踐,效果如何

  對於師範生而言,入校實習是培養方案的重要環節。疫情也影響到師範生的實習進程。剛剛過去的這個學期,河南大學所在的開封市曾兩次面臨疫情壓力:3月和5月份出現個位數疫情。在嚴格的防控措施下,該市中小學仍採取線下方式學習,學生和教師照常到校,但是對來往進出的外來人員實施比較嚴格的管控。

  河南大學2019級本科生趙微被分到河南大學附屬小學進行實習,跟的是六年級語文。但進校實習只一週,就遇到了疫情。“我們教育學一個班45個人,原先是分到三個校區進行跟班實習。因為疫情原因,就轉成了線上實習。”

  線上實習是什麼樣的呢?趙微介紹,“方式就比較多樣,主要就是學習觀看模組課老師進行的教研課,最後形成實習報告。後面這一階段的實習並沒有到實地去,主要就是借助網上的各種教學資料”。為了能夠保證實習品質,同學們每週三會去報告廳進行模擬試講。“有我們本校的實習帶隊老師為我們提建議,同學們之間相互討論。然後就錄製一堂説課,包括試講的內容視頻,自己的教案PPT發送給在河大附小負責帶著自己的老師,形成最終的評價。”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秦玉友觀察到,線上試講往往無法達到與真實到場教學一樣的鍛鍊的效果。“實習的目的就是打消師範生的緊張感,但你面對螢幕,實習生的心理狀態就不好判斷,如果覺得課堂是遠端互動的,不緊張,無法建立起情感聯繫,那就沒起到鍛鍊的效果。”

  “線上資源更加多樣化,可以見到不同學校的不同老師。但缺少線上下和同學們一起交流溝通的過程,缺少切身的體驗過程。”趙微感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感受不到學科老師和學生面對面之間的相處模式和習慣,觀察不到老師處理學生衝突,進行課堂管理的方式方法。“下學期,院裏面有進一步安排我們實習的計劃,一週實習1到2天。就近安排在附近的學校。”

  “必須看到線上教學是教師以‘1對1’形式組成的一個教師對多個學生的教學,多個學生又與教師在同一個線上教室,學生們可以同時把自己的問題沒有相互干擾地發佈在聊天框,教師再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線上教學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積極反饋,以激發自己的課堂教學熱情。教師要分配好注意力,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給每個學生及時反饋。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線上學習能力與基本資訊素養(如果打字速度、電腦使用熟練程度)、學習成就動機、自我管理能力等。這對於參與線上實習的師範生是一個挑戰。”秦玉友説。

  “師範生入校更多的實際就是聽課,與學生交流,幫著老師判作業,看自習。實習這件事需要學生體驗學校的真實環境,體驗與學生的真實交往以及觀摩教師的教學。如果是線上觀摩,名師線上課是更好的選擇。”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張菁説。

  3.實踐效果如何保障

  2019年的時候,首都師範大學要求每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都要增加一個社會實踐的學分。當時作為專業負責人的張菁想到,“大一的學生學了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作為教育類的暑期實踐,首選是去曲阜了解儒家文化,我們選的點一個是曲阜一個是鄒城,再加上臺兒莊,2019年很順利地在大一暑期開展了”。

  “2020年7月的時候,因為有疫情就沒去,2021年的時候補上了,不會影響學習或者培養進度。2021年我們就分了大一、大二兩條線,一部分去曲阜一部分去上海,去上海是為了尋找黨百年奮鬥的足跡,接受了紅色教育並參觀了一些人工智慧、先進製造的展示。”她説。

  “作為一個長的培養過程,無論是社會實踐還是專業見習,都有調整時間的余裕。”張菁説,“比如最近三年,我帶的專碩在可以入校的情況下,都入校進行了實習,大概是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學生能進校,實習生也可以進校。學校裏邊能提供住宿,那麼就全程實習住在學校。如果學校不能提供,那麼就要做好約定等一些相關的設計,學生兩點一線,從高校到實習學校,做好安全防護。”

  “線上實踐如果是定位於疫情期間的一種‘替代性’方式,更多地突出線上的‘安全性’,在心態上我們容易接受它的不完善。”秦玉友説,“要進一步提高線上實踐實習效果,必須認識線上與線下實踐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實踐教育過程,有一些不同的要求。無論是線上實踐、虛擬現實VR實習,還是對原有社會實踐方案作出調整,都有待教育工作者做進一步的研究。”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