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白衣執甲,感恩有你!致敬戰疫路上的醫護人員

2022-05-11 16:1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北京疫情仍處在高位平臺期,首都防控形勢嚴峻複雜。要以最快速度、最果斷措施,快流調、快管控、快溯源,各區立即同步行動,深挖細查風險人員並全部落位管控,刻不容緩與病毒賽跑,在最短時間內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在5月9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29場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這樣説道。

  戰“疫”路上,有這樣一群醫務工作者,他們白衣為甲,衝鋒“疫”線,不分晝夜,逆行奮戰。他們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日夜堅守,與病毒作戰,護一方安康,築起守衛生命的防線。

  【隔離不隔心 隔離點的溫情時刻正在上演】

  45個小時的愛心傳遞,“感受到直達心靈的首都溫度”

  5月4日晚8點半到5月6日下午5點15分,將近45個小時,生病的3歲小朋友哼哼(化名)得到了更細緻的照護……

  5月4日晚6點多,從香港求醫歸來的張氏夫婦懷抱著精神萎靡的哼哼,由機場大巴閉環轉運至海澱區紅杉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晚上8點半,到達酒店辦理入住。來自四季青醫院的張龍珍負責接待工作,豐富的工作經驗讓她第一時間注意到了被母親抱在懷中的哼哼,臉有一些不正常的浮腫,便上前詢問情況,得知他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並轉移至腦部及全身時,張龍珍便親自照顧起了這一家人,一步一步指導哼哼爸爸掃碼,填寫個人資訊,並在前臺開放綠色通道,快速為他們辦理入住。

  5月5日7點,得知哼哼的事情之後,同樣來自四季青醫院的紅杉假日酒店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指揮部負責人盛楠徹夜難眠,一大早就開啟了電話、微信“轟炸”模式。她把張氏夫婦的需求向相關部門和醫院進行了彙報,“我們快點聯繫,他就可能早點回家或進入到醫院的隔離病房。”盛楠説道。很快,盛楠收到了回復,北京兒童醫院的專家將遠端為他進行會診。當晚,兒童醫院派出多科室專家一起為哼哼進行遠端會診。會診後,盛楠把相關情況進行了梳理,各相關部門連夜會商彙報並協調醫院。

  5月6日12點,張先生向張龍珍詢問:“孩子説想吃排骨了,可以做一份嗎?”當從張先生口中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張龍珍舒了口氣。“這孩子來了之後幾乎吃不下東西,現在想吃一點葷腥,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轉變,這也意味著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張龍珍哽咽著説,酒店廚房的工作人員專門跑到市場挑選排骨,按照需求做了一份清湯燉排骨。“孩子吃了好幾塊肉,喝了大半碗湯,是入住以來食欲最好的一頓!”張龍珍高興的樣子溢於言表。

  5月6日下午4點08分,經過多方協調終於聯繫好了專業醫院的隔離病房。一小時後的5點15分,120轉運車停在了隔離酒店門口,哼哼就要從隔離點轉運至專業醫院,一家三口與3名照顧他們45個小時的醫護人員遠遠的揮手道別,感謝他們的悉心照顧。

  張先生激動地説:“工作人員特別關心我們,在能力範圍內給我們盡可能多的幫助,兩三個小時就會問我們有什麼需求,幫我們聯繫專家會診,甚至連孩子吃飯、玩具的情況都考慮了。我們在這裡感受到了直達心靈的溫暖,感受到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首都溫度,真是特別感動!”

  當節日遇上戰役,是戰士也是母親

  5月8日是母親節,在封管控區,在核酸採樣點,在隔離觀察點,很多母親都奮戰在防控一線,甚至沒法跟孩子見上一面。她們有母親的柔軟,也有戰士的堅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有她們真切的付出。

  紅杉假日酒店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指揮部負責人盛楠,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兩個小孩的媽媽,在母親節當天她收到了來自家人溫馨的節日祝福。“我愛你媽媽,母親節快樂!”5月8日上午,盛楠接到12歲大女兒的視頻邀請,她親手為媽媽做了3支康乃馨。

  盛楠在北京四季青醫院黨辦工作,自4月26日進駐隔離觀察點以來,已經10多天沒見著孩子們了。據盛楠介紹,她每天基本上是24小時待命,特別是遇到轉運接送隔離人員時候,一幹就是一個通宵。在她的帶領下,點位的工作開展地井井有條,包括每天資訊對接二十個微信群、對接上級部門上報各項報表、防疫軟體的手機數據錄入資訊百來條、接打相關電話五十余次……但是在談到自己的孩子們時,乾脆利落的盛楠哽咽了:“我的孩子一個12歲,一個3歲,這期間都是孩子父親、姥姥和奶奶幫忙帶,每天都給我發孩子的照片。但是我一次都沒有給他們打過電話,怕情緒控制不住。”

  “尤其是我的大女兒今年12歲,馬上面臨小升初的問題,學校那邊也是經常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家長會,校長也會親自給家長講解最新的升學政策。當我的孩子跟我説別的同學家長都能陪他們開會,孩子姥姥説這麼重要的會能不能抽出時間聽聽時,我的內心是無比慚愧的。”盛楠説起孩子哽咽道。

  在與孩子們視頻通話時,盛楠收到了一封來自大女兒親筆寫的信:“母親是支彩筆,我們是張白紙。母親可以變化多種色彩畫在我們身上,各種顏色的變化取決於她自己的行為。而我的媽媽就是一支只會變出明艷色彩的彩筆,留在我身上的自然也是明艷的,我的身上充斥著七彩色和各種好看的顏色,所以我的母親很偉大。就這樣,涂塗改改一年就過去了,現如今已經過去12年了……”讀到這裡盛楠濕潤了眼眶。

  隔離觀察點的工作非常忙,電話、微信不斷,與家人視頻不到2分鐘,盛楠就匆匆挂斷了,又去忙碌了。“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家後能多陪陪他們,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盛楠説。

  【築牢防線 白衣戰士衝鋒一線無怨無悔】

  “錢宇,加油!”

  4月30日是五一小長假第一天,晚7點,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電生理專業組工作群的消息突然響了,組長黃朝陽發佈了一條資訊:“5月1日和3日各需5人支援西城核酸採樣任務,請大家積極響應,積極報名!”看到醫院緊急通知,同事們用無聲、快速地接龍做出了回應,名額很快報滿,很多沒報上的同事還主動要求成為候補。

  3日清晨6點,電生理專業組的幾位同事就跟隨醫院隊伍到達了採樣點執行任務。大家迅速穿上防護裝備,互相檢查嚴密性,立刻投入了工作。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蹣跚著向檢測點走來,剛完成前一例採樣的翟怡看到了著急地問社區志願者:“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可以入戶採樣。”在一旁的家人聽到連忙解釋:“志願者到府通知了,但老爺子非説不麻煩醫生護士,他自己能下來。”聽到這裡,翟怡心中一陣感動,同時迅速完成了老人的採樣,囑咐家人幫老人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減少停留趕緊回家。

  臨近中午,採樣隊伍已忙碌了幾個小時,很多隊員防護服內的衣服早就濕透,這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一聲“錢宇,加油!!”正低頭擰緊試管的錢宇驚喜又疑惑,難道遇上熟人了?循聲望回去,一位不認識的居民大叔正在招手,隨後又反覆指她身上寫著姓名的防護服。雖然社區的居民與隊員們素不相識,但他們默默的理解支援的真誠的鼓勵讓所有隊員振奮了精神,鉚足勁完成了當天全部的採樣。

  生命線上的“擺渡人”晝夜無休

  下午六點,正是下班的晚高峰,大多數人都在回家的路上,或許有人已經到家享受著溫馨的晚餐時光。但是越到這個時間段,北京市海澱區醫學救援中心的醫護人員們越發地忙碌起來……

  “別吃了,來活了。”

  猝不及防的臨時通知打斷了急救中心工作人員的晚餐,也來不及扒拉兩口飯,立刻起身,換上全套防護裝備,一個個“大白”已然整裝待發。

  “西北旺鎮,過敏性哮喘,需要就醫,送往海淀醫院。”調度中心下發的第一個任務是運送封控小區內一位哮喘病人外出就診,醫務人員立刻火速前往。在車上,夜班急救護士高陽了解到了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吃不上飯,在我們這兒都是很正常的,沒辦法,來了病人還是要第一時間去,急救急救,每一個都很急,保障人家能及時得到救治是最重要的。”

  “這個病人是急劇腹痛,頭暈嘔吐兩小時,通知社區撥打120,立刻送往海淀醫院!”十四個小時的值守還遠沒有結束,新的任務接連不斷,值班室桌上幾乎未動的飯菜已經冷掉……

  “有時候真的感覺很累,再加上穿的這些防護服也會缺氧,視線模糊。眼睛都是花的,但還是堅持吧,盡可能地調節一下自己。其實也沒什麼。”醫護人員説道。

  “這就是一個工作,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老百姓。”夜班急救司機肖庚回答得很平淡,雖然此刻已是淩晨五點,但是仍在堅守著。

  天光乍破,迎著清晨的光輝。忙碌了一夜的急救人員終於可以進行交班,暫時歇息一下,新的一班“大白”接過守護健康的接力棒,不間斷地運送需要就診的病患。

  早上八點,白班剛剛交接就要立刻出發。急救任務是不間斷下發的。“甘家口小區有任務,患者下肢疼痛,肢體活動障礙,要求送往海軍總醫院。”

  下午一點,“世紀壇醫院,有病人要送回封控社區羊坊店。”這位病人正是上午剛剛送去的尿毒症病人,需要定時接受透析治療,現在結束治療,急救中心負責運送病人回家。

  直至傍晚六點,白班的運送工作才得以結束,新的交替開始……

  白班10小時,夜班14小時,就這樣晝夜交替,無休地守護在每一位居民身邊,保證24小時的醫療就診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不耽誤任何一位病人,守衛寶貴的生命。他們是120急救人員,他們是生命線上的擺渡人。

  【下沉社區 戰疫情、守家園始終在路上】

  這裡有支特殊醫生服務隊

  在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鄉臨時管控區美景東方小區內,有一支醫生志願者服務隊,協助社區解決居民求醫問藥需求。

  實施臨時管控後,美景東方小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在小區的各個群內發佈徵集醫生志願者的通知,並根據登記資訊電話諮詢有醫生身份的居民,徵求其志願服務意向。“這些醫生志願者來自不同領域,既有婦科醫生,也有內科、兒科醫生,還有跌打損傷科和口腔科醫生。”美景東方小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日,居民黃女士處在換牙期的兒子急需拔牙,黃女士在社區群內求助,“孩子乳牙還沒掉,裏面的新牙齒已經長出來了,乳牙再不拔掉怕影響新牙生長。”

  了解到黃女士需求後,社區工作人員立刻與醫生志願者服務隊溝通,協調住在小區的口腔醫生李大偉幫忙。“乳牙滯留對無菌環境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孩子乳牙的鬆動情況符合條件,可以直接拔掉。”李大偉幫孩子查看口腔情況後説道。

  人在社區,可醫療器具不在手邊怎麼辦?李大偉趕緊打電話與他所在的北京東區口腔醫院進行溝通,並在網上下單進行閃送。不一會兒,紗布、棉球、盤子等醫療器具便閃送到小區。拿到工具後,李大偉通知孩子家長來到樓下公共區域,不到5分鐘,便將孩子兩顆鬆動出血的乳牙安全拔出。

  “小區臨時管控上不了班,能為鄰居做點事、盡點微薄之力,我覺得挺開心的。”李大偉説,除了特殊情況進行線下服務,醫生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們主要線上上為居民提供免費醫療諮詢服務。

  “舍小家,為大家”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科二康復中心副護士長錢會心裏,有兩個“家”,大“家”就是北康和骨科二,小“家”就是那小小的溫暖 “窩”。

  四月下旬開始,由於值班和其他工作任務,錢會連著加班沒有回家。五一來臨,卻接到家中租住小區被列為封控區的消息,只好把回家的想法放在了一邊,全身心投入科室工作。

  五一期間,在科室受領核酸大採緊急任務後,錢會連夜和護士長安排科室人員,直到淩晨收到具體任務後,她第一時間逐人打電話通知到位,清晨五點又組織人員帶隊出發,回到科裏又安排次日外出大採人員名單上報,忙完已是深夜。此時,打開手機首先看到的是工會領導發來的:“聽説你家人被隔離,自己還堅持在抗疫一線持續工作,辛苦了!無論是家裏還是個人如有困難請及時和組織説。”的問候短信,還有家人發來的“忙吧,我們睡了,你注意安全,早點休息,不用回復”的資訊。

  “公公會時不時給我發來兩寶貝的照片,讓我放心。”錢會連續加班十多天,有時累的坐到採集點椅子上就睡著了,但是她説,組織的關懷和家人的理解讓她感到無比的安心和開心。

  “我認為戰疫就是最好練兵場,也是無硝煙的戰場,作為黨員,一名軍嫂,首先要從我做起,克服一切困難,以身作則,帶著骨科二的家人們一起抗疫,為了能早日打贏這場無硝煙的仗。”錢會説,身穿這身白衣,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才是醫護人員工作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這個春夏之交,疫情防控一線,無數醫護“大白”義無反顧地用平凡的實際行動,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用堅守,踐行初心使命,詮釋責任擔當,讓我們看到了疫情陰霾之下的愛與光,向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