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雄姿初顯

2022-04-02 13:1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雄姿初顯

  北京向南90余公里,“華北明珠”白洋淀旁。

  一幢幢新建樓宇正拔地而起。春風裏、陽光下,一座“未來之城”,一座生機勃勃的新城,雄姿初顯。

  2017年4月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消息一齣,猶如春雷響徹大江南北。

  五年後的春天,我們行走在雄安新區,感嘆于其日新月異的變化,更為這座已具雛形的城市不同凡響的風貌和氣象所折服:現代化的高品質社區已經讓4萬人幸福回遷;一個個瑰麗多姿的公園,讓人駐足讚嘆;四通八達的高科技道路,堪稱典範。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五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標準高品質規劃建設雄安新區,努力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一座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韆鞦之城。

  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進階段。

  城市框架:正在“顯雛形、出形象”

  近日,記者來到新區規劃建設局路網組辦公室,眼前一張張城市路網圖讓人對新區四通八達的未來交通充滿期待。

  “密而不亂,繁複有序,條條路都是高品質!”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曹宇説,截至2021年底,新區內部骨幹路網已初步形成連通雄安郊野公園、容城組團、雄縣組團、高鐵站片區、起步區、啟動區的內外環骨幹交通系統。據了解,雄安新區城市週邊交通路網、內部骨幹路網等“四大體系”基本形成,目前,城市框架已全面拉開。

  在新區啟動區西部高中項目現場,四架塔吊挺立,機器轟隆。教學樓工程項目現場,工人正在用切樁機切割CFG樁,風雨操場項目現場正在鋪碎石褥墊層。

  2月8日,雄安新區在啟動區舉行2022年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動員新區上下以加快實現“五新”目標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生命線”,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幹勁,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熱潮,重點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熱火朝天、日新月異。

  數據顯示,雄安新區2022年一季度集中開工項目43個,總投資600多億元。43個項目中超10億元以上項目16個,總投資達到500多億元,項目類型上既有啟動區體育中心、大學園圖書館等重大公共服務項目,也有移動、聯通、電信三大産業園以及雄安創新研究院科技園等重大産業項目,更有中國星網等央企總部疏解項目落地建設。這些項目的開工不僅可帶動新區投資和項目實現一季度“開門紅”,也進一步優化新區投資結構,産業項目逐步成為投資主力。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載地,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的啟動區是雄安新區的率先建設區域。目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已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首批標誌性項目加快推進。作為首批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等央企總部目前已完成疏解項目供地,並啟動建設程式。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丁進軍介紹,除了首批3家央企總部外,央企在雄安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達100余家。部分高校、醫院相繼落戶和開工建設,承接疏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作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樣板間”,雄安新區啟動區通過打造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捷的良好環境,不斷提升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生態底色:讓“城在林中,人在景中”

  近日,白洋淀濕地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欣喜地觀測到,86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琵鷺來到了白洋淀的一處水域。這是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該區域發現白琵鷺單群數量最多的一次。隨著鳥類春季遷徙期的進行,白琵鷺後續數量還有可能增加。五年來,白洋淀水質不斷改善,已成為野生候鳥重要的遷徙驛站。安新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田海戰介紹,截至2022年1月底,白洋淀野生鳥類數量共計230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2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鴇、白枕鶴、青頭潛鴨等10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灰鶴、水雉、黑翅鳶等41種。

  聚焦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河北嚴格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統籌城水林田淀系統治理,嚴格區域環境保護,為新區高品質發展打好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

  緊緊圍繞白洋淀流域Ⅲ類水目標,2021年,河北統籌實施了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淀區內源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河道整治、生態補水等九大類66項治理工程,以最強舉措力促白洋淀水質實現跨越式提升。在全面治理污染的同時,河北在白洋淀流域全面實施生態修復。截至2021年底,雄安新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淀15.05萬畝,旱田退耕還淀11.9萬畝,白洋淀流域共建設人工濕地6個、生態緩衝帶3個。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為Ⅲ類,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三項主要指標均同比下降16%以上。白洋淀水質從2017年劣Ⅴ類全面提升至Ⅲ類,是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白洋淀首次實現全域Ⅲ類水標準,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規劃告訴我們,未來雄安新區“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藍色”指的是白洋淀,“綠色”則以“千年秀林”為代表。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新理念。

  “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自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區在“千年秀林”9號地塊栽下第一棵樹,到2021年7月18日,一園一景、城林相映的雄安郊野公園開園迎客,再到容東片區的悅容公園、金湖公園等一批高品質休閒園林投用,還有正在加緊建設的起步區北部綠化帶、啟動區中央綠谷和東部溪谷……新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2%,營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如今,雄安新區已累計造林超45萬畝,不僅為“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的雄安宜居生活打下了生態基礎,更為高標準建設的雄安新區奠定了生態底色。由秀林、綠谷、淀灣組成的生態空間骨架,將形成城淀相望、城綠相融、自然開放的城市空間。

  共用發展:是“雄安最溫暖的初心”

  從雄安市民服務中心5號門出來,馬路對面就是悅容公園的入口。最近,容城縣平王村村民王建軍每天上午都會和老伴兒帶著外孫女來公園走走看看。“村子剛剛拆遷,我們搬到容東才一個月。這裡文化活動站、養老驛站、學校、醫院等設施齊全,我和老伴兒每天都出來鍛鍊身體。”王建軍説。

  共用,是雄安最溫暖的初心。明媚春光中,新區百姓憧憬著未來美好生活。堅持民生優先,建設共用發展幸福之城,雄安新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事關群眾利益的各項工作,讓新區百姓適應新區發展、參與新區建設、共用新區發展成果,托舉起新區百姓“穩穩的幸福”。

  “那就是小孫女的學校,下樓走5分鐘就到。”在容東片區的家裏,容城縣西孫村村民包東才指著窗外一座小樓説。目前,容東片區新建了10所學校,涵蓋幼兒園至高中,在校生共有4000多人。眼下,北京支援新區建設的“交鑰匙”工程北海幼兒園、史家小學、北京四中都進入收尾階段,北京中關村三小等學校與新區三縣學校結對子,新區基礎教育水準逐步提升。

  新區啟動區將規劃實行普及高品質、貫通式培養的基礎教育,建設高中4所、初中6所、完全中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小學17所、幼兒園35所。未來啟動區將統籌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一體化規劃建設,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新區全面提升醫療保障服務能力水準取得階段性成果。北京援建項目、雄安宣武醫院北京投資部分主體結構已經封頂,預計明年移交。在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大背景下,新區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天津市泰達國際心腦血管病醫院等京津多家優質定點醫療資源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實現與新區住院醫保報銷同標準、同待遇,減輕群眾醫療負擔。

  3月23日,容東片區第三批安置住房分配工作方案公佈。作為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用“高端、大氣、上檔次”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樓房風貌以“中”為主,設計別致,格調清新,環境優美,堪稱品質住宅的範例。

  “2022年,我們將圍繞重點項目建設要求做好六方面工作:科學地落實好各項規劃的實施,提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能力,全力推進重點片區和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特別是以白洋淀為主體的生態建設,提高老百姓的就業、創業、産業、物業收入水準,以黨的高品質建設來推動雄安新區的高品質發展。”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説。

  (本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