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學是培養“大學生保姆”嗎?你想簡單了!
閱讀提示
當前,不少人對高校設置家政學本科專業存在誤解。事實上,一些學校開設相關專業多年,有著較為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逐年提高。家政學培養的是家庭治理人才,擇業範圍不局限于傳統業態。
今年9月,本科畢業兩年後,徐桂心再次走進校園,成為我國首批自主培養的家政學碩士。
今年,河北師範大學開始招收家政學碩士研究生。這是全國第一個獨立設置的家政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主要研究老年福祉、兒童發展與早期教育、家庭營養與膳食等方向。包括徐桂心在內的6名碩士研究生正式入學。
近來,與“家政學本科生”相關的話題頻上熱搜,引發熱議。有人覺得它不能算一門學問,在高校設置相關專業是浪費資源;有人將家政學和做飯、擦地、洗衣服畫等號,質疑這是大材小用。
家政學培養的是“大學生保姆”嗎?這些學家政的本科生,畢業後在做什麼?在這個開學季,記者走近這個“年輕”的專業一探究竟。
拿法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多從事家政管理
説到本科學家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畢業後去做保姆或者保潔員。事實並非如此。
“家政學不等同於家務學,‘政’有管理的意思,並非是培養保姆,更多是培養家政領域的管理人才、研究人才以及教育人才等。”湖南女子學院家政學系主任梁小燕告訴記者,家政學的課程設置多包括社會學、管理學、家政社會學,還涉及企業管理、護理、心理學、婚姻家庭法律等。
浙江樹人大學家政專業負責人郭人菡對此表示認同。9月11日,該校家政學專業迎來首批30名新生。這是浙江高校首次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郭人菡介紹,學生以家庭生活為主要學習對象,要掌握家政管理、營養調配、社區服務、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技能。
記者了解到,家政學本科專業學制為4年。因在本科專業目錄中,家政學是法學類特設學科,本科生畢業後拿到的多是法學學士學位。
梁小燕介紹,湖南女子學院的家政學專業分為企業管理運營、教育培訓兩個方向,分別對應家政機構的管理崗、培訓崗和職業院校的教師崗位。當學生進入大學二年級後,學校會根據其興趣分方向培養。
“是家政學專業,不是家政服務專業,所謂的專業對口,也不是打掃衛生、當保姆。”對於不少人的誤解,吉林農業大學家政學畢業生晏祺君早已習慣,但從未放棄為專業正名。
畢業後,晏祺君赴日本留學,在鍾愛的領域裏繼續學習。她分享了自己對專業的理解:“家庭是一個人的起點,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構建更美好的生活,都是家政學的研究範疇,也是我們的就業方向。”
擇業範圍廣,不只是進家政服務公司
儘管家政學本科專業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著質疑和被誤解,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家政學專業,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這個專業,同時該專業的擇業範圍愈加廣泛。
2003年,吉林農業大學在國內率先開設家政學專業,至今已培養了800多名本科生。該學校家政學院院長吳瑩告訴記者,本科生對口就業率近年來穩步提升。“專業剛設立時,學生多因‘服從專業調劑’而來,畢業生大多另謀出路。但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正視這門學問,並願意投身相關行業。”吳瑩説。
“畢業生的擇業範圍不局限于家政服務公司和傳統業態。”吳瑩告訴記者,“我有學生入職出版集團,負責編寫家庭生活指導性書籍,例如菜譜、孕嬰類科普讀物;有人進入奢侈品行業做客戶維護,定期開展養生、插花、茶道講座;還有部分學生去中小學教授社會課、勞動技術教育課。”
1998年出生的黃文靜,是湖南女子學院家政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也是“雲想整理師”品牌的創始人。她的創業夢萌芽于大一。課堂上接觸整理收納後,黃文靜覺得很有趣,課後就跟同學成立了興趣小組,並開始在學校裏接單。後來,老師鼓勵她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便逐漸有了自己的團隊。今年4月,黃文靜的公司在長沙註冊成立。
2019年從天津師範大學畢業後,徐桂心入職某職業院校,在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擔任老師,“母校開設的課程側重家政教育,我們班幾乎全部進入教育行業。”
探索校企合作,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
當年高考時,徐桂心填報的第一志願就是家政學。“那時被實用又有趣的課程吸引,入學後更確信自己沒選錯。”回憶起本科的學習歷程,徐桂心仍然意猶未盡,“我們有公共營養學、家庭美學等專業必修課,家居設計、烹飪等實用技能課,還可以選擇繪畫、鋼琴等素質提升課。”
“斑馬家政雲”創始人張浩告訴記者,市場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高標準、高品質的家政服務,急需一大批受過專業訓練、具有一定學歷水準的家政人才。
張浩的公司招聘了10名家政學本科生,從事培訓教學、市場開發、新媒體推廣等工作,“他們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為公司産業化發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和家政學專業出身的年輕人接觸久了,張浩發現,與市場對接、入戶到府的實操能力是他們的弱項,“身處服務業,家政從業者要與客戶溝通,做好客戶管理,幫助處理投訴。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該加入相關課程。”
採訪中,專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儘管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發展較快,但與家政服務市場需求還有一定距離,存在需求與人才培養品質不匹配、課程體系設置與實際契合度不高等情況。
對此,吳瑩表示,未來將不斷摸索,更新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訂單式培養等方式,提前了解市場和企業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接就業市場,實現高品質就業。
記者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