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城”舊址遭破壞 警示紅色文化旅遊開發勿跑偏
“兩彈城”舊址遭破壞,警示紅色文化旅遊開發勿跑偏
本報評論員張典標
當前,各地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各種紅色舊址是學習黨史不可多得的生動課堂。但是,近日有媒體報道,四川綿陽市梓潼縣“兩彈城”舊址院部大樓,竟在未申報審批的情況下,被旅遊開發企業破壞得面目全非。縣政府曾出面阻止,但未能成功。
“兩彈城”是九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部舊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于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等傑出科學家,都曾在此隱姓埋名,先後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的設計方案。
如今的“兩彈城”,已經褪去神秘面紗,成了紅色旅遊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年還入選了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兩彈城”舊址院部大樓的遭遇再次給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敲響了警鐘。
紅色舊址見證著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是涵養紅色氣質、傳承優良傳統的教科書,不可再生,更不可替代,具有重大的政治、教育、歷史和文化價值,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妥善保護。對各種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都要建立在妥善保護的前提之下。
“兩彈城”舊址所謂的“開發利用”,卻是建立在“原貌破壞”“改作他用”的基礎上,哪談得上保護?這也警示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事前認證審批、事中監管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偏,避免開發企業“任性發揮”,盲目、過度開發。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在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總體來看,紅色資源的保護任務依然艱巨,時間依然緊迫。在一些地方,紅色資源存在保護範圍不足、權屬不明、管理分散等多重困境,導致了保護不到位、利用不規範、管理不及時等問題。
在“兩彈城”舊址的被破壞過程中,企業敢無視當地政府部門阻止,原因之一是梓潼縣二十多年前已將舊址以60萬元賣給企業。由此帶來的權屬問題,導致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在舊址申報、保護和開發利用過程中處於被動和尷尬境地。這個教訓非常深刻,需要在制度層面彌補相應的空白和漏洞,守好紅色資源的安全底線。
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也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防範跑偏走樣。目前,我國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仍缺乏國家立法支撐。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杲雲就建議制定《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法》,系統規範紅色文化資源的調查認定、保護管理、弘揚和利用、保障措施等內容,確立適應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髮展需要的基本制度,填補法律空白。
目前,破壞“兩彈城”舊址的企業已被責令恢復“兩彈城”原貌,但願此次風波能給各地提個醒,加強監管,加強統一協調,避免瞎折騰,讓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應有的教育、熏陶、激勵、傳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