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看榜心聲
一個魔法媽媽擊潰所有中國富豪作家的悲哀
文/施袁喜(知名作家,雲南人)
一年一度的中國作家富豪榜,每年發佈後都引發巨大爭議。今年又新增加了《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寫作《哈利波特》的外國作家J.K。羅琳,十年間從中國輕鬆撈走9550萬元版稅,帶給我們巨大的衝擊。
“外國作家為何在中國瘋狂撈錢?”“中國作家為何集體抵不過一個魔法媽媽?”……諸如此類的質疑之聲,終將糾結在“文學價值”和“商業價值”之爭上。圍繞“中國作家怎麼了?”的話題勢必將展開新一輪的爭議。
現在有些作家,都看不起上了“作家富豪榜”的那些人,説他們與“真正的寫作”無關。
問題來了:什麼是“真正的寫作”?從被我們自己的評論家鼓吹出來的各種“主義”“流派”的寫作效果來看,都以為自己寫出了天下一流的作品,但除了一度模倣拉美,二度模倣美國,三度模倣歐洲,甚至模倣更小國家的小語種寫作之外,具備文學價值的作品,少得甚至沒有蹤影。沒有人讀,怪力亂神,局限于小圈子叫好的作品,就是“真正的寫作”嗎?接著問,幾萬名作家協會裏領著工資的中國作家,寫出了什麼?醉心於“創造文本”的批量作家,有無懷疑過自己終其一生幹著的,只是一件無效的事情?
問題還有:中國作家富了嗎?看看榜單吧,中國作家團隊一起上,打群架一樣疊加,也抵不過一個J.k。羅琳!更尷尬的是,榜單上的數字,只是她在中國的版稅收入。多少作家殫精竭力,著作等身,掙錢掙不過別人的幾本書,卻誤以為我們的國度裏,作家都成為“富豪”了,豈不被人笑掉大牙?
在如今這個年代裏,沒有中國作家,認真考慮過文學價值和商業價值之間的關係。有的作家剛學會寫作,就開始看不起錢,要創造“偉大的文本”;有的作家寫成了套路,緊盯發行量,活生生把寫作變成了“攢稿子”……結果如何呢?既寫不出真正具備文學價值的作品,也寫不出真正具備商業價值的作品,遑論二者結合?
結論照舊:既有文學價值又有商業價值的作品,在哪?一代出版人早已在前面喊破了嗓子,有信心應答的,照舊寥寥。
在中國文化規制下,作家似乎和錢有仇,一談到錢就會被人罵,但問題是,錢總是市場經濟吧,總是一個標準吧?都説“我根本不是為錢而寫作”。“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裏説的“相”與“虛妄”,常被提起,卻是自己安慰。那麼多作家協會裏的特級作家、一級作家、二級作家、三級作家……那麼多冠著名流名頭的獎項,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人民文學獎……沒見供養出一個既有文學價值又可以寫出錢的作家,悲乎,中國文學!(施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