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辜會談’的舉行反映了兩岸同胞的心聲,照亮了兩岸協商之路,其意義至今沒有褪色,”回憶20年前的往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唐樹備説,“那一歷史性場景能夠出現,深層次原因是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
時值“汪辜會談”20週年,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兩岸制度化協商開啟的親歷者唐樹備。
唐樹備在海協會1991年12月成立後即出任常務副會長,參加了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以及其後的多次兩會商談。
距“汪辜會談”已經20年,但82歲的唐樹備對那次歷史性會談的細節仍記憶猶新。
“會談正式開始前,我建議汪、辜二老在記者面前握手。二老欣然起立,面帶笑容,在記者們‘再來一次’的呼聲中,面對不同方向的鏡頭,四度握手。汪老還風趣地對辜老説:‘我們變成義務演員了’。”
唐樹備説:“這是1949年之後兩岸授權的高層人士第一次在眾目睽睽下握手。面對這樣的場面,又回想之前40多年裏兩岸的軍事衝突、高度政治對立和軍事對峙,我腦海中自然浮現出魯迅先生的名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協商談判中,雙方免不了有爭議,但唐樹備感受最深的是“汪辜會談”體現了平等協商的精神,氣氛融洽。“儘管有分歧,但歸根到底,兩岸同胞是手足兄弟!”
他回憶道,當年汪道涵會長夫婦設宴款待辜振甫董事長夫婦和參加會談的海基會人員,大家發現功能表上每道菜都有著意味深長的名字,比如“情同手足”“龍族一脈”“琵琶琴瑟”“兄弟之誼”等。不知是誰提議的,大家在功能表上相互簽名,時任海基會副董事長邱進益還開玩笑説:“今晚我們草簽了一份文件。”
對於“汪辜會談”的成果,唐樹備説,《汪辜會談共同協議》提出“雙方均認為應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並規劃了一系列涉及經濟、科技的商談議題,初步勾畫出兩岸經濟合作的藍圖,體現了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客觀需要。
“由於李登輝的阻撓和陳水扁的破壞,這一藍圖在二老在世時再未擺上兩會談判議程。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5月臺灣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兩會迅速恢復協商,促成了兩岸‘三通’的實現,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等,成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推動兩岸經濟關係跨入了新階段。在新形勢下,‘汪辜會談’勾畫的藍圖以更充實、更豐富的方式得以付諸實施。”他説。
唐樹備認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舉行的“汪辜會談”向世界顯示,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儘管有政治分歧,但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中國人開始坐下來,商談解決自己的分歧,表明瞭兩岸中國人有能力通過協商逐步解決分歧,而“九二共識”也表明雙方的共同目標是努力追求國家的統一。
談到未來,唐樹備説,兩岸關係在經濟、文化、社會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進展,需要繼續深化。同時,尤需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