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汪毅夫談臺灣人的抗日史實(組圖)

2015年09月01日 17:35 來源:《兩岸關係》雜誌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黃玉齋(筆名“漢人”)編著的《臺灣革命史》書影。
  圖4-黃玉齋(筆名“漢人”)編著的《臺灣革命史》書影。
  汪會長指出,康有為當時也以舉人的身份在京參加會試,他親眼看到“臺灣舉人,垂涕而請命”的情形。《康南海先生自訂年譜》記:“臺灣舉人,垂涕而請命,莫不哀之。時以為士氣可用,乃合十八省舉人于松筠庵會議,以一日二夜草就萬言書,請拒和、變法、遷都三者”。康有為起草的呈文本擬於四月十日即《馬關條約》批准、換約前送呈。四月初八日,各省舉人在松筠庵討論。當日晌午以後大雨、雷電、冰雹交作,朝廷“將和款蓋用禦寶”的消息亦在此時傳來,於是群議渙散。四月十四日,《馬關條約》在煙臺換約。
  汪會長表示,中國是兩岸同胞的祖國。在《馬關條約》和臺灣舉人的呈文裏,“割界”和“割棄”的説法也從一個側面説明臺灣同大陸是連為一體的。
  “歷史教科書、歷史教學參考書本著‘有錯必糾’的理由加以調整、修改是很正當的。”汪會長説:我曾見大陸出版的某近代史教學參考書裏寫“(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日甲午戰爭結束”。這個説法是不對的。從1894年六月二十三到1895年三月二十三《馬關條約》簽訂,為期9個月;《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人民起而抗爭,抵抗日軍入侵,一直到1895年九月三日日軍佔領臺南,臺灣全島淪陷。臺灣人民將“中日甲午戰爭”延長了5個月又10天。
  汪會長特別提到臺灣進士許南英、臺灣學者洪棄生、黃玉齋等人的著述。
  臺灣進士許南英隨臺灣義軍堅持抗戰,直至臺灣全島淪陷。汪會長向記者展示了許南英的《窺園留草》詩詞集。書中許南英哲嗣許讚堃(即著名現代作家、學者許地山)寫的《窺園先生詩傳》寫道:“(1895年)九月初三日,日人入臺南。……民主國最後根據地臺南被佔領後,日人懸像遍索先生。鄉人不得已,乃于九月初五日送先生到安全港,漁人用竹筏送他上輪船”。《窺園留草》收有許南英的許多抗日愛國詩篇。
  洪棄生的《臺灣戰紀》詳細記載了臺灣人民抵抗日軍入侵的戰鬥。
  汪會長列舉了黃玉齋編著的《臺灣革命史》中記載的1895-1915年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林大北革命(1895)、劉德杓革命(1896)、陳發革命(1898)、詹阿瑞革命(1901)、蔡清琳革命(1907)、劉乾革命(1912)、黃朝革命(1912)、陳阿榮革命(1912)、羅福星革命(1912)、張火爐革命(1913)、李阿齊革命(1913)、賴來革命(1913)、羅阿頭革命(1914)、余清芳革命(1915)。書中還以專章《臺灣最近的革命運動》敘述了1915-1925年間的臺灣抗日鬥爭。
  “李登輝已是老人,然而他用粗口來辱沒臺灣人抗日的歷史,辱沒臺灣的抗日先烈,作了一個‘老不更事’的負面示範。”汪會長認為: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應該給李登輝補上臺灣抗日史的課程。(《兩岸關係》雜誌社記者 王亮)

北京臺灣會館收藏的《馬關條約》倣真件。 

  北京臺灣會館收藏的《馬關條約》倣真件。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