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版聚焦
主要刊發群眾路線活動中還未解決的一些問題,以及活動本身的一些問題Problem問題吧
網言集萃
1邱志軒:徵求民意別總“捨近求遠”
存在問題:
在徵求群眾意見方面,不少單位不能夠與日常業務和現有資源等相結合,似乎不“另起爐灶”氣氛就不夠:作為幹群直通的“連民熱線”被晾在一邊,非得印製各種表格填來匯去“繞幾圈”;好像批評太直接還接受不了,對群眾到府信訪投訴的“問題、批評”推來檔去,卻對搞個“群聊座談、神仙會”很熱心,認為越“正式”越真實。
對策建議:
徵求意見、接受批評,要多些真查真改的誠意,要脫去西裝革履,輕車簡從前往,甚至利用好節假時段、探親機會等,多到偏遠地方、衚同小路、閒談人群中,聽聽群眾發牢騷的“焦點”,收集下草根智慧支招的“金點子”,做好分析研判、對號入座、專門整改。業務反思不必總是“集中時間、運動整治”,關鍵是營造勤於學習、民主交流的氛圍,互相之間做到敞開心扉、自由批評、取長補短,不斷促進隨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好習慣的養成,群眾觀點入腦入心入行,走好群眾路線才能久久為功、紮實高效。
2藺興博:整治幹部“走讀”用力莫“跑偏”
存在問題:
整治幹部“走讀”之風,規範鄉鎮幹部住夜制度是重要舉措,但部分地方卻在鄉鎮幹部住夜天數上大做數字文章,你規定每週3晚,我追求每週4晚,甚至某市規定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每人每星期在工作所在地住夜不應少於5天,難免讓人懷疑有“作秀”之嫌,畢竟群眾辦理業務、反映訴求的時間主要不在晚上,夜裏安排一定人數值班目的主要是應對緊急情況、處理突發事件。
問題對策:
整治幹部“走讀”不是住夜天數越多,效果越好,不能舍本逐末用偏了力,要重在治“心”上下功夫。要強化思想教育,借助民主生活會等方式提升鄉幹部的思想覺悟。要加強日常監管,加大巡查抽查、明察暗訪力度,對缺勤空崗、履職不力的鄉鎮幹部點名曝光,嚴肅處理。要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在鄉鎮幹部動議、考察、提拔等各環節增加群眾話語權。此外,還要逐步改善鄉鎮工作條件、優化生活環境,從而提升鄉鎮幹部服務基層、情係民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楊巧:擅用“小權力”之病得治
存在問題:
當前,一些基層幹部給群眾辦事,卻擅用“小權力”“吃拿卡”,索要“方便費”,形成“辦事有償”的不良作風,給群眾造成了“大麻煩”。種種小權力腐敗如同嗡嗡作響的蒼蠅在身邊盤旋,讓群眾感到不舒服。規範權力運作,防止濫權專權,必須敢於和種種濫用小權力的行為較真。
問題對策:
約束傷人的“小權力”要有“大動作”。一要打造制度籠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約束制度、條例,發揮好紀檢、監察、司法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在協同中架設遏制小權力傷人的“防線”。二要建立追責機制。加大小權力違法的查處、懲罰力度,從嚴問責、追責,形成“上無禁區、下無死角”重拳出擊的高壓態勢。三要邀請群眾監督。擴大參與面,把小權力盯牢盯緊,使權力在陽光下運作,讓公職人員廉潔幹事、高效幹事,合力掃清“最後一公里”上的障礙。
[ 責任編輯:王俊偉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俊偉
原稿件來源:光明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