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後世界視野裏的中國——精彩展示了人類夢想

時間:2008-09-22 08:1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錢彤、熊爭艷、陳俊俠、唐璐)9月17日,北京殘奧會聖火熄滅的當晚,月色迷人的國家體育場“鳥巢”裏,漫天紅葉搖曳而下,這是北京秋日令人沉醉的圖景,更是讓世界難忘的兩個奧運謝幕的驚艷畫卷。

  16天的奧運會,12天的殘奧會,讓中國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央,讓世界記住了奧運健兒奮力拼搏的矯健身影,記住了殘奧運動員展示的人類不屈的精神力量。同時,也讓世界記住了兩個奧運的東道主——一個自信、開放、包容、坦誠的國家和她13億人民好客、熱情的微笑。

  “精彩地展示了人類的夢想”

  “在非凡的奧運會開幕式上,組織的成功也造就了一次交流的成功。人在空中行走並點燃火炬,精彩地展現了人類的夢想。從偉大的發明到保護地球,中國人將人類的共同遺産展現出來。” 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在法國《世界報》上撰文説。

  全球約40億觀眾守在電視前觀看了精彩絕倫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令他們震撼的,不僅是開幕式現代唯美的表現手法,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飛天、水墨卷軸、鄭和船隊、四大發明……

  其實,在北京奧運會拉開序幕之前,中國已經讓世界驚異不已。中國人參與主創的“鳥巢”成為世界上最壯觀、最美麗的體育場,改變了以往人們心目中“中國沒有創意,只是一個低成本産品生産國”的偏見。

  英國《金融時報》8月3日發表一篇社評文章説,北京已經展示當今中國某些最引人注目的一面:現代、財富、成就。奧運場館的美麗與大膽,令建築評論人士輕聲讚嘆。與雅典奧運不同,北京的場館在奧運會開幕好幾個月前就已完工。北京的基礎設施已得到全面改造。一個現代化、活力十足和樂觀的中國,將持久地留在人們的印象之中。

  7年前,北京獲得奧運會主辦權的那刻起,中國就明確要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東方古國。“門完全開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展現在你的眼前,它的壯觀讓你有些膽怯。這就是對今天這個即將首次舉辦奧運會的中國的一種感受。”香港《南華早報》在北京奧運會開幕之日發表一篇題為《高高飛翔》的文章這樣寫道。

  美國弗吉尼亞州地方官員裏爾原來以為中國人都非常內向,他從NBC的電視節目中發現,北京秀水街的商販居然英語那麼流利,還能跟主持人開玩笑逗趣,這讓他大吃一驚。

  《印度時報》在盤點北京奧運會時説,在出席北京奧運會的50萬外國人中,幾乎很少有人焦慮不安。如果説有什麼感受的話,那就是他們親眼目睹了100多萬志願者全方位地參與奧運會服務,面帶著微笑為所有來賓提供幫助。

  一向對北京環境狀況多有質疑的西方媒體,也對奧運期間的情況做出了這樣的報道:“在殘奧會期間,北京的天氣近乎完美,沒有交通擁堵,抬頭可見藍天。”美聯社在9月17日播發的文章中説。

  “奧運會充滿人情味”

  北京奧運會開幕之時,距離汶川8級大地震發生不到百天。儘管中國人還沒完全走出痛失親人和家園的悲哀,儘管災後重建任重道遠,但中國人一諾千金,仍為世界奉獻了兩場不打折扣的奧運會。

  美國《新聞週刊》的一篇文章説:儘管剛剛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但奧運會開幕式主題強調的是向世界和世界人民敞開懷抱。一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勇救同學的9歲兒童意外地出現在隊伍中,這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與高大的籃球隊員姚明走在一起,讓人既開心又感動。

  法新社則報道,在殘奧會開幕式上,坐著輪椅的李月在4個月前的四川地震中失去了一條腿。這個11歲愛跳芭蕾舞的女孩動人地展示了殘奧會的——以及人類的——精神。

  “我報道過4屆殘奧會,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一次開幕式。”英國記者加雷思戴維説。

  倫敦奧組委官員表示:“北京再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非常鼓舞人心。尤其是盲人歌手和四川籍芭蕾舞演員。這一切向世人表明,殘奧會展現的是能力而不是殘疾。夢想終會實現。”

  當曾連續3次獲得殘奧會跳高金牌的侯斌把輪椅上的自己拉至39米高空,並點燃殘奧聖火時,“鳥巢”裏屏息凝視的9萬餘名觀眾中,德國總統科勒感慨不已。他説:“開幕式太出色了,看到這麼多殘疾人雖身體殘缺,卻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讓人印象深刻。”這位對殘奧會給予特別關注的德國政要自己就有一個視力障礙的女兒。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一些西方媒體曾猜測,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年輕一代,受強烈民族主義驅使,會在北京奧運會上表現出狹隘的一面。兩個奧運會期間,中國人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西方媒體的偏見。

  當尤塞恩博爾特贏得男子200米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的時候,祝福他生日快樂的歌聲在“鳥巢”響起。法國電視臺的解説員禁不住感嘆:“奧運會組織得非常出色,而且還充滿人情味。”

  《華盛頓郵報》説:“無論中國隊是輸是贏,中國觀眾都為運動員的表現而熱烈歡呼,沒有流露出任何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

  德國《柏林晨郵報》説:“自從各項比賽持續進行、德國運動員也經常登上最高領獎臺以來,中國展示出了越來越友好的面孔--也對我們。”

  外國媒體還注意到,不論是在奧運會,還是在殘奧會開幕式上,不論哪個國家的運動員入場,都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鼓掌。面對此情此景,美國《時代》週刊報道説:“奧運精神超越了民族主義。”

  還有媒體特別關注殘奧會反映出的中國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日本經濟新聞》説,北京為迎接殘奧會而實施的各項措施讓國內外的殘疾人“親身感受到一個文明的中國”。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則指出,由於政府的努力,中國8300萬殘疾人從社會的邊緣走到了生活的中心,他們的狀況得到很大改善,許多殘疾人有條件受訓並成為殘奧會運動員就是明證。

  “中國人在體育盛會中表現的精神將決定中國未來”

  “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中國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國際奧會主席羅格這樣評價説。通過主辦兩個奧運,中國向全世界更加開放,全世界則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並以更加理性的態度看待中國,這將帶來積極而長遠的影響。

  奧運會和殘奧會既是全球最重要的體育賽事,也是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技藝、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的平臺。數以萬計的海外媒體工作者和數以十萬計的外國觀眾和遊客在兩個奧運期間涌入中國,眾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親赴北京出席兩個奧運的開閉幕式。

  “奧運會為人們提供了到中國並觀察中國的機會,同時也使中國人看到了世界,有機會同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交流。”這是美國總統布希對北京奧運會的評價。法國《費加羅報》則認為兩個奧運使“中國與西方坦誠相對”,其結果是讓人們看透表像,穿越長城,並使“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全都改變了”。

  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在奧運會後撰寫文章:北京奧運會之壯觀強有力地震撼了人們的視聽。但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在開幕式前對一家新成立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非正式訪問,以及與一些中國年輕企業家的交談。

  “這些中國人,無論男女,都非常聰明、敏銳和坦率,不怕就中國及其未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他們充滿自信和樂觀,不憤世嫉俗,表現出積極進取的精神。”他説。

  通過接觸與交流,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現代化的中國。西班牙《先鋒報》多次強調,最近三十年來乃至今後二三十年,中國是並仍將是世界上變化最大的國家。

  通過接觸和交流,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一些西方國家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和理解,減少了誤解,許多外媒紛紛反思奧運前對中國的片面報道。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説:“以前西方要麼是以烏托邦的心態看中國,要麼把中國看得非常悲觀。但現在,西方媒體通過奧運認識了一個真實的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北京奧運會的持久影響之一,就是中國甩掉了“東亞病夫”的標簽。

  新加坡《聯合早報》也指出,從為外國運動員的優秀表演喝彩和鼓掌,到以開放的態度對待曾經想借奧運會要挾中國政府、但最終來參與奧運的一些西方領導人,表明中國人超越了百年民族悲情,其心態更趨成熟。

  通過成功舉辦兩個奧運,一個泱泱大國所應具備的自信與包容逐漸在中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鄭永年指出,奧運期間中國觀眾的表現足以證明中國政府和民眾具備了一個寬容、成熟的心態。日本《産經新聞》不禁由衷感嘆:“當今中國,具有盛唐之勢。”

  兩個奧運也讓中華文明強調的“文化和道德力量”再次深入人心、中國政府強調的“和諧社會”“和平發展”的理念,中國在承辦兩個奧運期間表現出來的守信、重諾的品質,也得到了世界的首肯。美國《新聞週刊》説:“中國傳統所強調的道德力量開始重新被提及,中國依靠道德榜樣、禮儀規範和以德服人來贏得人心。”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則對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個巨大的“和”字印象深刻,認為“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一個不帶仇恨、戰爭和衝突的盛事”。

  在世界的眼中,中國在兩個奧運前是個“?”,在奧運期間是個“!”,奧運後則是個“……”。奧運會為世界打開了一扇認知中國的窗口,世界人民在這一過程中更多了解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看到了熱愛生活、珍惜和平的13億中國人。

  正如布萊爾所説:“這次體育盛會期間中國人所表現出的這種精神將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