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威:“臺灣主體意識”的權力化過程

時間:2014-10-11 10:55   來源:台灣網

  五、結論:“臺灣主體意識”與“兩岸共同意識”的對接

  就今天而言,“臺灣主體意識”這一話語仍處於建構之中。建構融合兩岸的超越性認同,是破解“臺灣主體意識”中“分離”傾向這一弊端的唯一途徑。“臺灣主體意識”具有歷史合理性,因此無需消解,需要疏導和改善,使其成為臺灣社會一個健康的群體意識。目前來看,從文化和教育入手,改變臺灣社會尤其是李扁當局推行的“去中國化”的行徑,使中華文化認同、中國人認同更好地到引入“臺灣主體意識”的話語建構過程。另一方面,建構新的“兩岸共同意識形態”也是平衡“臺灣主體意識”的重要手段。通過兩岸之間不斷的人員與經貿往來,構築兩岸社會經濟的一體化結構,逐步形成一系列的共同治理機構,建構超越原有“忠誠中心”的新的認同中心,産生兩岸共同認可和尊重的意識形態體系(共有知識)。我們相信通過兩岸人民的交流和溝通,“臺灣主體意識”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健康的、更具包容性的心理文化。(作者:王貞威,單位係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原文刊登于《臺海研究》季刊,2014年第4期)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