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臺灣選舉走向娛樂化産業化

時間:2014-09-18 07: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觀察臺灣社會,選舉是個不能忽視的視角。逢選舉,特別是“大選”,跟選舉有關的因素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事情好像只要能跟“選舉”扯上關聯,立刻就能點燃輿論興奮點。

  候選人使盡渾身解數奇招新招盡出,博版面、聚人氣、拉選票,招數有的新奇到匪夷所思。造勢現場有吃有喝勁歌熱舞,熱鬧好比嘉年華。為吸引選民,候選人賣萌、取綽號、問鬼神,還要比拼創意,推出各種跟選舉有關的産品,帽子、公仔、鑰匙圈、紀念筆、環保袋,應有盡有。甚至有臺灣學者認為,選舉是催生臺灣文創業的重要因素。

  臺灣選舉的特有味道

  年底“九合一”,連勝文代表國民黨競選臺北市長。9月14日晚,“情義相挺連勝文團結造勢大會”在臺北萬華的“楊聖廟”舉行。造勢晚會現場,有吃有喝有的玩。遊園會式的嘉年華呈現出臺灣選舉中的特有味道。

  選舉造勢現場,一定有美食的味道。連勝文造勢大會現場準備的是香味四溢的炒米粉、姜母鴨、豬血湯。不到晚上6時,排隊人流已經繞了兩彎。發送美食的志工媽媽説,發送超過2000碗。享用著美食,臺上還有歌舞表演,所唱的歌曲同樣“順應”地方民情。萬華地區多為閩南人,演唱歌曲自然也以閩南語歌曲為主。鄉親們邊吃邊喝邊看,候選人則在人群中穿梭,跟捧場的人們熱情握手、爭取選票。最後,候選人上臺宣講政見,帶領臺下民眾高喊“凍蒜”(當選),活動到達高潮也就此落幕。

  如果是競選市議員或是區里長,活動會更加“接地氣”。義剪、義診、抽獎、遊戲、點心、飲料……吸引所屬區域選民來造勢活動現場免費樂一下,被候選人認為是營造親民形象的不二法寶。

  造勢現場,除了候選人熱情招待,還時常有熱情攤販的加入,一邊賺錢,一邊表示支援。臺灣選舉的特有味道,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推“民主香腸”。臺灣作家廖信忠曾經這樣寫道:(臺灣開放黨禁之前)在黨外人士的選舉造勢場子裏,總會有些賣烤香腸的小推車,他們大概都是一些基本上支援黨外運動的烤香腸小販,有時上面可能會放個擲骰子賭香腸的碗。 這種香腸攤在當時通稱為“民主香腸”。這是早年臺灣民主運動的一種特殊風貌。上世紀80年代許多美籍臺灣人回來參與街頭運動,回美國後最懷念的竟是路邊的“民主香腸”。

  為了吸引媒體的目光,造勢活動不斷推陳出新,從早年“民主香腸”到現在的美食加美女,臺灣的選舉造勢越來越像一場嘉年華會。“選舉”商機吸引越來越多業者加入,島內政治逐漸擺脫悲情,走向娛樂化、産業化。人潮與人氣再也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