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是百科全書性質的人物 更是管窺戰後臺灣的一把鑰匙
2023-11-20 16: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陳映真。(圖片來源:臺媒)
2023年11月6日,在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臺灣同胞的傑出代表,著名思想家、理論家、文學家,以及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陳映真先生87周歲冥誕之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中國現代文學館承辦的陳映真文學資料捐贈儀式及研究計劃啟動儀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筆者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並與相關研究者進行了深入交流。目前這批資料已入藏中國現代文學館,並開始整理和研究工作。那麼,如何借助這一平臺,有效挖掘這批資料的價值?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是陳映真先生著作的整理工作。陳映真先生一生筆耕不輟,著作涵蓋小説、雜文、劇本等等,並有大量的書信,先期臺北人間出版社出版了《陳映真全集》二十三卷。這批入藏資料中的四百餘件手稿筆記,匯同人間出版社《陳映真全集》的底稿,可以在兩岸協同的基礎上,形成相對完整的陳映真文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關方面可以分階段地向全社會公佈電子化平臺建設的最新成果,做到共用共用。在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後,有關單位可以進行簡體字版《陳映真全集》的出版,或出版繁體字版《陳映真全集》的補遺卷。覆蓋文字、照片、音像等多重介質的陳映真系列的完成,有助於還原陳映真完整面貌,惠澤後人。
二是對陳映真先生本人的研究工作。關於陳映真與環保運動,臺灣的環保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日益突出,並逐漸演變為風起雲湧的環保運動。陳映真較早地透過1985年創刊的《人間》雜誌投身到環保運動中,他在雜誌上介紹農藥廠、核電廠帶來的人身危害,並緊密結合跨國公司轉嫁污染的分析視野,形成豐富的反公害論述。他更投身到反杜邦運動的實踐中,呼籲鹿港人超越單純的愛護家鄉的思想,引導他們關心整個大的政治經濟結構。陳映真其時不僅僅關注到環保運動,他及《人間》雜誌同仁還密切介入到當時的原住民權益運動、勞工運動、農民運動等等。
關於陳映真與祖國統一運動。陳映真在1975年出獄後加入胡秋原主編的《中華雜誌》,併為其撰稿。他在每年的“七七抗戰紀念會”上積極發言,尋找兩岸共同的連結點。在《人間》雜誌上,他更設立專欄,大量報道大陸的風土人情與社會經濟狀況,糾正因海峽長期阻隔而造成的種種後遺症。在1988年,他成立了“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為促進民族的團結和和平、建立統一的國家,陳映真在1990年初春率團訪問大陸。他始終認為“我們民族的創意與活力,不必在內戰中消耗”。對此的研究,促使我們更好地投身到祖國統一運動中。
關於陳映真的反“臺獨”思想。陳映真在臺灣最早發起“民眾史”項目,批判尚在萌芽中的對“二二八”的錯誤解釋框架。在20世紀90年代“臺獨史觀”大行其道之時,他更聯合兩岸學者出版《史明臺灣人論的虛構》,從理論上展開對“臺獨”史觀的整體批判。在文學史領域,他更鮮明舉起反“文學臺獨”的旗幟,與陳芳明展開多次論戰,並出版《人間思想與文化叢刊》,整理臺灣光復後的文學史料,還原兩岸學人戮力合作、建設臺灣文學的成績。此外,對於“臺獨”教科書、“臺灣人出頭天”思想、“新臺灣人”論,陳映真都曾予以鮮明批判。這條反“臺獨”的歷史脈絡,需要我們繼承與發揚。
三是陳映真生平研究工作的機構。全國臺聯、中國作協每年定期舉辦有關陳映真的徵文活動。近來,華僑大學還成功舉辦“陳映真文學周”,並開啟“2023年海峽兩岸紀念陳映真先生徵文”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的徵文活動一般分為“閱讀陳映真”和“研究陳映真”兩大類,有效兼顧了專業研究者和一般讀者的不同需求。在此閱讀和研究陳映真的熱潮中,能否統合不同機構的力量,先完成陳映真研究資料的整理編目,再出版陳映真研究年鑒,進而開設陳映真研究的課程,這是未來可能的方向。
陳映真先生是百科全書性質的人物,他始終關心、批評並積極投身臺灣社會現實,他是幫助我們管窺戰後臺灣的一把鑰匙,更是我們做好臺灣工作的重要抓手。陳映真先生同時是魯迅精神的繼承者,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者,對他的研究有助於我們構建完整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政治的樣貌,我們據此將繼往開來、不斷前進。(作者:奚邦榮 中國社科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