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務不能慢行,鐵路如何灌輸“共用經濟”概念

2017年10月31日 09:23:01來源:台灣網

  臨近“雙十一”,“共用快遞盒”一詞火了。據媒體報道,今年“雙十一”,全國將有13個城市投入使用共用快遞盒。電商們紛紛試水綠色物流,迴圈包裝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遞袋也將逐漸被使用。(檢察日報)

  共用經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共用籃球、共用雨傘、共用寵物、共用冰箱等等,比比皆是,過去常説“萬物皆可互聯”,現在是“萬物皆可共用”。

  不得不承認,共用經濟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共用經濟是指在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權利人對使用權進行臨時性轉移,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權利人也能從中獲益。其本質是整合閒散資源,盤活存量經濟,減少浪費,避免新的資源開掘。

  就以鐵路為例,高鐵運輸速度快,乘坐時間短,載客量大,旅客的消費層次和需求都較前沿,適合開發共用經濟。如春運期間無座票旅客增多,旅客自然對作息有所需求,如果向旅客出售馬扎、凳子一類的替代品,購買價格高,使用時間短,旅客還需要攜帶回家,更重要的是鐵路企業反覆進購大量的産品必然佔用列車的空間,增加運輸成本。如果適時開發“共用馬扎”,讓旅客通過共用租賃的形式,以極便宜的租金臨時使用馬扎,下車歸還退還押金,既緩解了旅途勞累,又避免了重復購買攜帶和浪費,節省了開銷,必然受到旅客青睞。目前,旅客對出行的舒適度需求越來越高,雖然高鐵座椅已經大大提高了旅客的體驗感,但如果能夠推出共用毛毯、共用靠墊、共用眼罩等增值服務産品,供旅客租用,自助退還,既為旅客提供了相應的服務,又節省了乘務人員收取整理的人力資源和成本,同時增加了鐵路運營的收入,何樂而不為?進出站時,一些旅客攜帶的行李包裹不方便移動,車站是否可以提供共用的托運作李板車或拖車,托運到位後,由旅客利用二維碼自助歸還。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共用充電器、共用充電寶等等,説白了,就是旅客乘車最基本的服務延伸需求,只不過是套用了共用經濟的模式。過去火車上出售的商品基本涵蓋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然而受到運輸成本的影響,一些産品價格明顯要高於“落地”的市場價格,旅客有需求,但礙于價格的考慮,不得不放棄購買。然而隨著共用經濟的普及,鐵路企業可以利用互聯萬支付,通過極低的租賃費用向旅客出讓增值服務的使用權,從過去的所有權讓渡,到如今利用網際網路實現使用權讓渡,達到薄利多銷的效果。

  鐵路部門推出的高鐵網上選座,西安鐵路局推出的眾籌列車,以及鐵路購票即將啟動的微信支付功能,社會對鐵路發展的一舉一動也越來越關注,鐵路企業應該趁著這個好的勢頭,乘著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形勢,繼續利用網際網路和共用經濟開發更多的便民利民服務。當然,我們也應意識到,共用經濟目前還有待於完善和管理,一些商品不能僅僅為了共用而共用,營造“繁榮假像”,製造“虛假需求”,這樣是不可取的。如何拒絕單純蹭熱點,加強共用經營管理,實現鐵路與旅客供給雙方需求,從而真正促進消費,才是共用經濟的初衷。(台灣網網友:周曉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