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工貿職業學院,48歲的副教授李帆主講思想政治理論課,因上課戴著小喇叭又説又唱,被學生稱為“工貿達人”、“思修大叔”等。李帆昨日稱,這樣做完全是被“逼”無奈,説唱的目的是調動學生聽課興趣。(10月30日《長江日報》)
其實,在我看來,“説唱授課”只是一味興奮劑。或許,短期之內,某些大學老師通過“説唱授課”能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可是,時間一久,這種形式便會喪失對學生的吸引力。因而,“説唱授課”對調動學生聽課興趣,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也沒有多少持續性。
學生對某些課程缺乏興趣,主要在於這些課程所教授的內容太過空泛,對學生缺少足夠的吸引力。這種狀況的存在,固然是受教育機制的某種束縛,但是與授課老師本身也有著脫不了的干系。比如,一些大學老師不根據知識更新情況,經常修改自己的課件,使自己所授內容與時代産生嚴重脫節。又如,一些大學老師對很多問題缺乏獨立的思考,向學生講授課程內容的時候,也只是站在那裏做做樣子,照著自己找來的資料,再向學生做一遍“語言播報”而已。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對大學課堂産生失望感,隨之自然會對所選課程失去興趣。
學生對聽課沒有興趣,主要是因為所授課程的品質太低,難以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因此,作為老師想要重新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與其把功夫花在授課形式的調整上,還不如想辦法提高授課內容的品質。在準備課件的時候,多查一點資料,多做一點獨立的思考,教授的內容自然會平添多幾分活力。此外,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是能夠投入真實的感情,去教授自己所授的內容,自然能感染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又何必搞那些花裏胡哨的“説唱授課”?
老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播給學生,也要維護知識的尊嚴。也許有人覺得“説唱授課”是一種不錯的授課形式,但是我覺得這種授課形式多少有點販賣小百貨的味道。很多在農村地區的小販,常常會以説唱的形式,向過往的路人推銷自己的産品。大學老師不是鄉間的小販,所授知識也不是日常的小百貨,學生更不是路過的行人,要是大學老師用“説唱授課”這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不僅難以持續性的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更會影響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某種尊嚴。 (台灣網網友 馬振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