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參與最新一期東湖評論沙龍活動,主題是:從電影《戰狼》漫談“四有”軍人形象。單從電影本身來説,《戰狼》無疑是成功的,票房和口碑已説明瞭一切。吳京的明星光環和個人努力,宏大的場景、炫目的特效以及令人驚嘆的戰術動作……一切都在宣告,《戰狼》可不是來打醬油的。
確實,應該給個好評!誠意有了,整個團隊的認真勁也讓人感動,但作為電影來説,在專業度方面還有不少硬傷。苛刻一點評價,整部電影有濃烈的中央六的即視感,走的還是愛國主義旋律的老路,高端有餘,地氣不足。
之所以這樣毒舌,還是因為熱愛。軍事題材影視有著廣泛的基礎,每一位愛好者都希望國産軍事影視能更上一層樓。所以,作為觀眾來説,多角度地考量《戰狼》,苛求得再多一些,國産軍事影視的水準才能更快地進步。
具體來説,《戰狼》依然沒有走出國産軍事題材的通病—劇情“一條線”,主角“一根筋”。
先説劇情。《戰狼》的劇情很簡單,幾乎是平鋪直敘,如白水一般,“一條線”描到黑。沒有包袱,沒有伏筆,沒有副線,沒有交叉推進的情節切換。這一點,相對於國外,尤其是美日韓的軍事題材影視,明顯要低幾個段位。
再説主角。“一根筋”,其實是形象的説法,指的是主角身上只有“愛國”和“殺敵”的氣概,滿場都是激情澎湃。在現實中,遇襲和反擊當然是一氣呵成,一切都在電光火石之間,但放到熒幕上,就需要反思該如何表現情緒。換句話説,愛國主義宣傳也是需要技巧的,畢竟這是面向大眾的影視,而不是技戰術教學片。
説到底,最大的問題出在劇本。《戰狼》不乏專業的演員,吳京、倪大紅、余男……表演水準都是首屈一指的;也不缺大場面,大投入,《戰狼》的不少精彩場景足以與好萊塢媲美,但是,僅憑幾個閃光點顯然拼湊不出完美的整體。
再深刻一點探究,問題的根源在三個方面:一是題材,二是人才,三是平臺。從題材上講,國産軍事題材要崛起,必須要逐步打破選題上的禁區,不能總是走販毒、演習的路線。軍事影視也不一定總是槍林彈雨,至少沒有人敢否認《士兵突擊》。從人才上講,想要有好的軍事題材劇本,必然要有深刻的軍旅生活體驗,編劇不能總是在電腦前面照貓畫虎。藝術高於生活,但首先是來源生活,正像吳京一樣,他是明星,也是一名合格的特種兵,這是他成功駕馭冷鋒這個角色的基礎。
最重要的一點,是平臺。近年來,國産類型片在異軍突起,尤其以青春片為代表,無論在票房上,還是在口碑上,青春片的成功都值得深思。仔細想想,除了青春影片受眾廣泛,本身的製作頗具水準以外,各類電影獎項對它們的青睞,恐怕也是青春片成功的重要原因。《戰狼》的成功已經説明軍事影視市場的潛力,希望業界能對這部電影給予認可,助推國産軍事片的崛起。
消息稱《戰狼》的續集已著手籌拍,作為一名軍迷,希望續集能有更多的突破,更大的成功。在此也弱弱地提醒一句:對中國電影市場來説,《戰狼》儼然是一條鯰魚,雖然激起了波瀾,但需要進步的地方還很多,《戰狼》能否真正激活國産軍事影視市場,還得靠真功夫,還得靠劇本上的突破。總而言之一句話:沒有好劇本,難有真“戰狼”!(聽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