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染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這段話,一公開就在網路上形成刷屏之勢。總書記的話為什麼能引起廣泛共鳴?原因就在於開門見山、直指時弊。
換句話説,現在有不少文藝作品不僅沾染了銅臭氣,而且樂於充當市場的奴隸。君不見,一些影視作品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贏得收視、奇襲票房,粗製濫造、劇情簡單、臺詞雷人,讓觀眾直呼“侮辱智商”;還有一些藝人或是嫖娼被捕,或是吸毒被拘……總書記的話不啻于當頭棒喝,這黃鍾大呂之聲,是批評更是激勵,是鞭策更是指導。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駛向中國夢彼岸的浩蕩抵達中,文藝工作者擁有奮翼高舉的藍海,但是如果讓文藝匍匐于金錢,讓思想附庸于銅臭,這就難以産生有力量、有厚度、有品位的精品力作,更遑論引領一個社會前行的精神步伐?更何況,文藝作品作為社會的表情,一旦陷入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和消費主義的深淵,必將對社會的精神、信任和價值涵養帶來巨大的影響。
文藝工作者應該從時代的高度來認識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並油然而生一種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利益所惑的使命感——文藝工作者創造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小時代”,更是一個國家的“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