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電視臺樂意不樂意,視頻網站對於傳統電視的衝擊已經無可回避。在上海電視節上,大量公司將熱切的目光投向視頻劇。
6月10日,2014年第20屆上海電視節召開。在上海電視節前兩個月,廣電總局出臺“一劇兩星”播出管理政策;《異鎮》、《美麗背後》、《風箏》因各種原因被叫停;7月1日開始,各級衛視進入“中國夢”電視劇的集中展播時間——這三項政策,成為此次電視節與會者的熱議焦點:製片方在觀望搖擺;電視臺(尤其是二三線衛視)無比焦慮;視頻網站在虧損中期待著明天。
“一劇兩星”後盈利從哪來?成為諸多與會者探討的問題。在“一劇四星”的時代,一部電視劇一線衛視首輪可以出到50萬-70萬/集,加上網路售價,投資超過200萬的電視劇並不少見;“一劇兩星”後,根據多位製片方的預測,超A類電視劇衛視最高可能出價達到100萬/集,但網路售價並沒有大幅增加,利潤從哪來?成本控制在多少合適?大投資項目是不是該暫緩?“觀望”成為從業者的普遍心態——從上海電視節的項目輯錄可以看出,參展公司、參展劇目、新開機項目數量都明顯減少。諸多電視人感覺焦慮和擔心,兩三年後,二三線衛視在哪?
一方面電視劇利潤來源遭遇疑惑、投資風險增大,另一方面卻是網際網路的各種誘惑(審查相對寬鬆、視頻網站燒錢投入)。製片人何靜就在論壇上表示,目前電視劇的投資2萬/分鐘,兩家衛視大致覆蓋成本,盈利都來自於網際網路,這導致了目前熱播劇在題材和演員的選擇上都向網際網路傾斜。既往大製作、宏大敘事越來越少見;由熱門網路小説改編的電視劇(如《翻譯官》、《何以笙簫默》、《長大》)、大明星主演的都市生活題材的電視劇(如《虎媽貓爸》、《離婚律師》等)、古裝青春偶像劇(如《武則天》、《羋月傳》、《瑯琊榜》等)成為熱點;唐嫣、鐘漢良、羅晉、霍建華等網路人氣明星比傳統意義上的正劇明星更受製片方青睞——網際網路逐漸引導著電視製作行業乃至電視臺的趣味和走向。
諸多視頻網站幾乎都還處於“燒錢”的階段,盈利模式從哪來?遠遠不能覆蓋成本的廣告模式、存在無限可能的收費模式,都被寄予厚望。論壇上製作人談及商業模式之一,卻引發了諸多電視臺人的憤慨——製片方聯手網站投資項目,賣給電視臺覆蓋成本,共用利潤。在電視臺人看來,視頻網站流量由衛視導入(一線衛視播出的200余部劇提供了視頻網站超過一半的流量),還分享由電視臺購片提供的部分利潤,這簡直是把自己當成了“錢多人傻速來”的典型。
不管電視臺樂意不樂意,視頻網站對於傳統電視的衝擊已經無可回避。在上海電視節上,大量公司將熱切的目光投向視頻劇。慈文為網路定制的《暗黑者》製作成本已經基本與電視臺播齣劇目相同(一分鐘兩萬);歡瑞推出“《盜墓筆記》季播劇”,號稱投資單集500萬,只在網路播出;多數影視公司,都計劃著與視頻網站合作,接受他們的金錢(投資或購片)、審美和趣味。
□梅子笑(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