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知名文化批評學者、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在“嶺南大講壇 公眾論壇”,為大家解讀當下我國大眾文化消費的新趨勢。朱大可將2005年稱為“中國娛樂元年”,以超女選秀和芙蓉姐姐為標誌,“中國大眾文化完成了娛樂化的全面轉型”。直至今日,娛樂明星、商界大鱷、各類大師等,都是偷窺的對象,構成大眾娛樂非常重要的基礎。
的確,縱觀文化的這種發展趨勢,生活潮流的這些熱點,説明娛樂美學已經變得至高無上,滲透于生活形式的方方面面,就像朱大可總結的中國有五大形式的娛樂狂歡:以影視為媒介的視覺狂歡,如影視劇和各種真人秀節目;以網際網路為媒介的語言狂歡,“從論壇、部落格、微博再到微信,越來越微,力量卻越來越強悍”,由此不難看出,今天無疑已進入娛樂化的時代。
在論壇上,朱大可指出《小時代》訴求“拜物教”,鳥叔《江南Style》訴求“身體教”,批評的就是這種從知識甚至從精神的層次上降下來,而只維持單純的物質層次的價值觀,並認為作為“小資教習作”的《致青春》的價值觀相對更健康。這説明,不是只有身體才能夠成為我們今天娛樂消費的唯一主題,還有更健康的娛樂方式,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姜文的《讓子彈飛》,兼具娛樂性和思想性,“用隱喻表達思想,這是中國今後娛樂的方向。”
文化的本質,是能夠給人類帶來尊嚴、神聖和偉大,但是,娛樂文化卻顛覆了文化這一本質的精神意義。所以,一些人就這樣理解起娛樂文化——娛樂嘛,就是不需要什麼神聖、崇高,快意地説,就是別拿文化當正經。在這種娛樂心理的支配下,一切似乎都可以娛樂地對待,而以娛樂態度對待的事物,你也不能當真。
這裡,文化成了什麼?文化成了玩笑、遊戲和惡搞!而一旦失去了美學的崇高感,遠離了莊重和嚴肅的文化精神,我們衡量事物的標準也便娛樂化了,我們的心態便娛樂化、遊戲化了……
而且,這種娛樂化的情緒,一旦帶入實際生活的其他領域,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會留下很大的弊病。過分沉溺娛樂,就會喪失對實際生活和社會公共義務的興趣和熱情。當下,崇高的文化精神萎縮而陰柔之風盛行,對時尚誘惑的無理性追求,社會的奢華心態,慾望的無限膨脹,物質享樂萎靡之風等,卻是不能説與娛樂消費無關的。
因此,我們的娛樂美學和原則應該是,“我們要堅定地捍衛大眾進行娛樂的最基本的文化權利,但我們不提倡沒有精神價值的純肉身娛樂”,我們需要通俗,讓娛樂變得更大眾化,讓老百姓喜聞樂見,但不能變成市俗、艷俗、媚俗的“低俗化競賽”,而“從娛樂缺失到娛樂過度”、“大眾文化陷入了空洞化的危機”,則更是需要我們十分警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