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看,音樂將逐步回歸付費消費的基本商業法則,線上音樂消費機制將更為簡便,付費下載、訂閱服務等方式將成為習慣,行業産值將大幅提升。音樂産品製作成本的回收與贏利可能性空間增加,主流音樂公司願意加大投入,尤其是新人開發。這對産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近日,在13屆音樂風雲榜頒獎盛典啟動儀式上,評審團主席高曉松透露,今年7月1日後,中國音樂産業將進入全面正版化的時代,“各大唱片公司聯盟、線上和線下都達成了協議,唱片公司做出了重大讓步,所有談判已經完成。”高曉松表示,隨著音樂正版化和付費時代的來臨,好的音樂人終於可以靠音樂為生了。高曉松形容當前音樂産業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7月將迎來大時代。
觀全球,2012年英國92歲“高齡”的音樂實體産品專賣店HMV宣佈進入破産保護程式,傳統音樂消費方式幾乎壽終正寢,取而代之的網際網路、流媒體線上音樂服務則為音樂産業帶來全新的行銷模式。國際唱片業聯盟近期發佈的産業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音樂産業的收入為165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了0.3%,音樂産業收入13年來首次迎來增長,數目小,卻意義重大。其中,數字音樂去年收入佔總體收入的近1/3,較上一年增長9%。
再看國內,近年來“唱片已死”像句魔咒令音樂産業哀鴻遍野,但音樂産業每年僅在中國移動平臺就創造超過300億的收入,其中僅6%左右由海外版權創造。種種跡象顯示,大眾對音樂消費熱情不僅沒有衰退,反而由於手機等移動網際網路流媒體工具的高速發展,簡化了音樂獲取渠道,而獲得了空前的高漲。但缺乏嚴苛精準的版權法律保護制度,透明公正的結算體系,真正回流到內容生産者與經營者手裏的微乎甚微。在網際網路,對內容方的版權保護與對渠道方付費消費的習慣無法形成,聽音樂免費成為常態。無法獲得相對等價的商業回報,音樂創作熱情降低,無法提供高水準的音樂産品。近年來,樂壇已經陷入青黃不接的境地。
長遠看,音樂將逐步回歸付費消費的基本商業法則,線上音樂消費機制將更為簡便,付費下載、訂閱服務等方式將成為習慣,行業産值將大幅提升。音樂産品製作成本的回收與贏利可能性空間增加,主流音樂公司願意加大投入,尤其是新人開發。這對産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基於新媒體特質的産品將日趨多元化,利益最大化。由此帶來的影響則擴展到源頭的詞曲創作人、樂手、編曲人、錄音、混音師等幕後製作團體,從業人數與熱情的增加,促進音樂理念的創新,製作水準的提升,從而令好作品,好歌手輩出,反過來再刺激到消費者,形成良性迴圈。
作坊式音樂廠牌和獨立音樂人在規範的版權制度庇護下,也將分到版權這塊蛋糕。在分眾越來越清晰的時代,通過準確的定向服務將産品售賣給目標群體,再加上演出、實體、周邊産品等收益,小眾音樂也將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如果一個主流歌手因為運作團隊龐大而需要數十萬粉絲支撐,而小眾音樂人有10000名死忠歌迷便可賴以生存,繼續創作之路。
正如高曉松説的網路音樂開始收費,好的音樂人終於可以靠音樂為生。音樂産業的復興要通過內容方、渠道方、消費者在更加合理的版權制度下合力完成。全面正版化過程中還會經歷多方利益博弈,還有很長的路,但不可否認,這確是音樂産業重大的利好消息。(戈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