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能否評出自己的“奧斯卡”?

時間:2012-03-13 10:45   來源:東方網

  隨著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落選今年的奧斯卡,以及王全安的《白鹿原》柏林折戟沉沙,現在,有關這個話題的議論也冷卻了下來。

  3月9日,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在京公佈了“2011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的入圍影片名單,導演協會秘書長何平、會長李少紅等出席了活動。《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觀音山》《最愛》等24部影片入圍。

  在這條消息中,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何平宣佈,今年的表彰提名將採用“奧斯卡”的評選方式,三百多名會員以一人一票的方式評選。活動現場,李少紅、何平、王紅衛等幾十名在京導演進行了現場投票。據介紹,外地或正在拍戲的導演,沒能到場的協會成員都將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投票。評選全程由專業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監督並公證。據悉,最終的提名名單將於3月19日(暫定)公佈。

  導演協會提出用奧斯卡的評選方式來評選最佳國産影片,這就是説借鑒奧斯卡的規則,強化評獎的學術性和專業性,無疑,這是一個有益的藝術嘗試,也是體現與其他評獎活動不同的個性特質。

  何謂奧斯卡金像獎?這就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電影獎。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的好萊塢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其實,奧斯卡原本就是美國的一個評獎活動,由於美國電影所處的強勢地位,所以,奧斯卡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和增強。

  説起奧斯卡,其中還有一個故事。1927年5月,“好萊塢之王”——米高梅公司總經理梅耶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個設想:“應該把好萊塢的精英分子們都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團體。它包括演員、導演、編劇、攝影師,當然還有製片人。使他們成為好萊塢的支柱,讓他們調解糾紛,或者在製片廠裏起疏導作用。”然而沒過多久,學院發現僅憑他們的力量,協調錯綜複雜的好萊塢矛盾實在是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把工作的重心側重到了用頒獎的方式來嘉獎在電影攝製方面有顯著成就的人士,後來被俗稱為“奧斯卡獎”的“學院獎”由此應運而生。

  據報道,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公佈了2011年度初評委員會推薦的24部入圍作品,主要是內地導演的作品,所以港臺導演的電影暫不在考慮之列。而所有的電影都是主動報名的,因此不排除有部分電影沒有報名,導致沒有入圍。

  與其把參加奧斯卡和其他國際電影節當成“趕廟會”,倒不如辦好自己的“奧斯卡”,當然,這不僅僅是停留在規則層面,更主要的還是提升這一獎項的影響力,這就需要我們的電影人更要看重自己的“奧斯卡”。在這方面似乎還缺乏一種自信。一些著名電影人拍了一部新片,首先想到的不是國內觀眾,而是去國外拿獎。“墻裏開花墻外香”,這已成為有些導演的代名詞。

  隨著國産影片品質的提升,導演協會獎的影響力也會不斷擴大,除了要有更多的華語影片參加評選,更要創造條件向外國影片開放。未雨綢繆,我們對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獎寄予厚望。(吳為忠)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