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為何無緣奧斯卡

時間:2012-03-01 10:28   來源:北京日報

  《戰馬》失利於今年奧斯卡,在於它缺乏整體上的厚度,影片忙於製造淚點、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畫,在主題上並沒有太觸及觀眾的靈魂,對戰爭的反思浮于表面。如果拿《辛德勒的名單》與之對比,在震撼力與深沉程度方面,《戰馬》顯然不能與之匹敵。

  近十年來,戰爭題材電影正在失寵于奧斯卡,關注全球化背景下人的生存以及對人性共有的東西進行深刻探討,逐漸成為奧斯卡獲獎電影的主流。以戰爭為題材的《戰馬》在奧斯卡上連一枚小獎也沒收穫,希望斯皮爾伯格不要為此傷心。

  記得斯皮爾伯格説過他一看到《戰馬》原著小説,就産生了非把它拍成電影不可的念頭,因此,《戰馬》成為一部心願之作。每位導演都有這麼一部心願之作,它可能不是導演的代表作,但卻能成為導演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的某種情感寄託。對於喜歡動物尤其是喜歡馬的觀眾來説,《戰馬》不可錯過,你能從中感受到斯皮爾伯格在這部電影中傾注的柔情,並且覺得自己與那匹馬心意相通。

  這不是一部特別講究戰爭場面的電影,但幾個表現戰爭慘烈的情節在精彩程度方面一點兒也不含糊。在戰場上喬伊已成一匹身強力壯的戰馬,它獨自在兩軍交火的無人區縱橫馳騁的身姿如夢如幻,在那一刻軍人與子彈全部成為背景,它成為那場戰爭最大的主角,斯皮爾伯格將喬伊塑造成力量與美的象徵,那種勃發的英姿,只有殘酷的戰火才能烘托出來。

  電影最重要一幕出現于兩位英德士兵暫時放棄對抗、走出戰壕共同挽救被鋼絲纏繞的戰馬。編劇為這段故事賦予了精彩絕倫的臺詞,幽默的對話、內心友好情感的釋放,讓這次救馬行動充滿了溫情。只是,可以如此簡單就能溝通的兩國人,為何因為戰爭而互相抬起槍對準對方的頭顱?斯皮爾伯格應該就此問題進行更深刻一些的批判,但電影的主題以及故事的格局,決定了他在電影的深刻化方面沒有足夠的探討空間。

  《戰馬》有很多讓人感動的細節,這是因為那些細節觸動了人內心柔軟的部分,戰爭時期也好,和平時期也好,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始終保持原始的本真。因此,有戰爭史詩片之稱的《戰馬》,帶給觀眾最大的收穫卻不是有關戰爭的,而是有關情感的。看完這部電影后,觀眾如果能增加一些對家園以及田園生活的熱愛,懂得忠誠是一種多麼珍貴的情感,那麼《戰馬》的價值就真正實現了。(韓浩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