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伊始,馬英九辭去國民黨主席,給島內政壇留下種種猜想和挑戰。“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空前挫敗,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仍按既定行程訪台,釋放出怎樣的政治訊息?對兩岸關係走勢又有怎樣影響?島內要求讓陳水扁“保外就醫”的呼聲沉寂一段時間後,近期又死灰複燃。
馬英九請辭國民黨主席
臺灣“九合一”選舉落幕,國民黨慘敗,身兼黨主席的馬英九遭受敗選壓力,繼12月2日宣佈將辭去黨主席後,于3日在國民黨中常會上正式交棒,黨主席一職暫由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吳敦義代理,明年1月底前完成新黨魁補選。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吳展良表示,人才問題是國民黨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內沒有真正以改革派形象出現的候選人,被視為敗選原因之一。啟動黨務改造,國民黨需要的是一個不一樣的主席角色。面對世代翻轉,黨主席交棒,不論誰帶上藍營“魔戒”,唯有增進年輕世代認同、理順黨政關係、拔擢新血、重塑國民黨的品牌形象,才能帶領國民黨浴火重生。
臺灣《中國時報》10日評論説,國民黨一定要謙卑聆聽、徹底檢討,才有可能化危機為轉機,重拾人民對國民黨信心。這樣的檢討所代表的只是改革的起點,不是終點。從今天開始改革的每一步都很艱難,但是為了臺灣好,國民黨一定會堅定走下去。
臺灣《工商時報》3日社論指出,藍軍的慘敗將臺灣提前推入政治權力重組的新戰場,政治權力的重組猶如兩面刃,一面要掃除老舊的勢力與觀念,重組具有未來性的領導團隊;但是,也可能在重組的過程中,陷入派系與利益的角力,忘了傾聽選民的聲音,搞錯了改革的方向。因此,不論是進入縣市政府的綠營,或是在“總統府”與“立法院”進行權力重組的藍營,都必須緊握財經改革的方向盤,給予人民新希望。
香港中評社1日評論説,國民黨空前挫敗,的確與“兩岸政策”有關,但絕非“太過親中、出賣主權”,而是畏首畏尾、堅持“三不”,令國民黨和臺灣失去前進方向。國民黨既失去黨魂、黨德,追隨者自然人心渙散。國民黨最重要做好三件事:重振黨魂、黨德;重整架構、停止內鬥;去除“三不”中的“不統”,堅持統一反“獨”,在兩岸政策上大膽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