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臺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投票結果出爐,全臺22個執政縣市中,國民黨的席次從原來的4都11縣市變成1都5縣,民進黨則由原來的6個縣市翻倍至13個。藍綠執政板塊出現大幅變動,引發兩岸共同關注。
島內輿論:國民黨輸給了自己
臺灣《聯合報》11月29日的社論指出,一般地方性選舉,候選人的成敗受其本身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很大,但這一次,連原本政績優良、形象穩健的執政黨候選人都中箭落馬,其中原因無他,受馬當局執政欠佳拖累是主要癥結。這場選舉,結結實實就是對馬當局的不信任投票。
臺灣《中國時報》11月30日發文指出,“柯文哲現象”的背後,説明臺灣社會已來到跨越藍綠、世代交替的關鍵時刻,尤其是“人手一機”,網路世界不再是虛擬。國民黨選戰策略還是傳統黨務系統的打法,訴求老套又沒創意。網路戰場一面倒處於劣勢,是國民黨在首投族、年輕及中間選民全面崩盤的主因。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認為,民怨才是這次選舉的關鍵。國民黨內部人士也坦言,全臺各縣市不管藍營基本盤原來有多大優勢,只要是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許多選民就是不投給他。這是選民“懲罰性投票”,是對2012馬英九連任以來,包括油電雙漲、薪資停滯、物價上揚以及食安連環爆的一連串事件,所累積不滿的反映。
有名嘴在島內政論節目上説,“九合一”給人的感覺是風向變了。以前是派一個西瓜出來選,藍營都能贏的;現在變成一個西瓜跟藍營選,藍營都會輸。調侃的説法有點誇張,不過也多少説出了民心思變的普遍社會心理。馬英九施政團隊政績不彰,民怨沸騰,很多人的想法就是“給國民黨一個教訓”。國民黨不是輸給了民進黨,而是輸給了自己。
港媒:國民黨何去何從
對於國民黨以超越社會和超越自己預期的慘敗收場,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説,面對失敗,如果國民黨只有內鬥、沒有改革,只有分裂、沒有團結,就不可能有再生的機會。而且,國民黨的改革與再造,除了必須凝聚國民黨,還必須能夠團結凝聚整合泛藍。國民黨何去何從,不僅關係到國民黨的發展,也關係到臺灣未來的政局和兩岸關係發展。
中評社另一篇評論説,國民黨的挫敗原因很多,包括內鬥、食安問題、反藍的網路世代崛起等等,有人還説是因為馬當局兩岸政策“太過親中、出賣主權”。文章認為,國民黨空前挫敗,的確與“兩岸政策”有關,但絕非“太過親中、出賣主權”,而是畏首畏尾、堅持“三不”,令國民黨和臺灣失去前進方向。國民黨既失去黨魂、黨德,追隨者自然人心渙散。國民黨最重要做好三件事,第一,重振黨魂、黨德,穩住人心,提振士氣;第二,重整架構,組成戰鬥團隊,停止內鬥;第三,去除“三不”中的“不統”,堅持統一反“獨”,在兩岸政策上大膽作為。
中評社的評論認為,國民黨今次大敗,並不是因為民進黨有多強,而是因為國民黨的“氣”散了,泛藍選民大量流失。輸了就是輸了,跌倒就要爬起,國民黨唯有重回兩岸正確路線,才能號召人心,重燃希望。
大陸學者剖析選舉結果
新華網11月30日發表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的觀點指出,這次選舉是地方基層選舉,與兩岸關係沒有太多關聯度,主要和根本原因在臺灣內部因素。造成國民黨敗、民進黨贏的關鍵是臺灣大環境與候選人的特質、選戰策略。
文章同時指出,隨著大陸綜合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的擴大,大陸已充分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臺灣任何政治勢力都難以抗拒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大陸的對臺方針政策面向全體臺灣民眾,立足於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原則底線不會鬆動,有決心、有能力團結廣大臺灣民眾,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不斷拓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逆轉的康莊大道。(台灣網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