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盤點(四):兩岸交流之“高端大氣上檔次”

時間:2013-12-26 07:26   來源:台灣網

  【引言】2013年眼看就要步入歷史,各種盤點、榜單、總結照例紛紛出爐,這其中,當然不能少了“網路流行語”的熱鬧。如果到了今天,你還不知道“我夥呆”、“人艱不拆”、“累覺不愛”、“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是什麼意思,會不會有種跟不上節奏的感覺?作為台灣網的編輯,在總結2013年海峽兩岸熱點時,我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它們,也因此突然發現:拿有些“網路流行語”來形容這一年來發生的臺海新聞,竟然也能非常貼切。於是寫下這幾篇小文,期待與網友找到共鳴。

  今天推出第四篇:

2013大盤點(四):兩岸交流之“高端大氣上檔次”

  “高端大氣上檔次”:2013年開始流行的一句網路用語,形容事物有品味,有檔次。“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還可簡稱為“高大上”。

  在“201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中,“進”字從40個推薦漢字中脫穎而出,以39.7萬多票當選。《説文》曰:“進,登也。”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精進的2013年,該字確是傳達出了兩岸民眾的真切感受和正向期待,並給人一股與生俱來的“大氣”之感。

  大陸學者郭震遠認為,可以把2013年看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深水區”的開端。既然是進了“深水區”,那當然就需要雙方合力打造一艘大船,而不再是開創期時的“摸著石頭過河”了。於是,我們在這一年看到兩岸的交流延伸到了之前不敢碰觸的政治領域,看到雙方主管兩岸事務部門的負責人摘掉“白手套”親切握手,看到“紅、綠、藍”三方學者同場政治對話得出共識……

  2013年,兩岸高層交流不斷,“習連會、習蕭會、習吳會”等接連登場,堪稱“高端”。

  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來訪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這是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後,兩岸高層首度會晤,臺灣媒體高度評價:“習連會”接棒“胡連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4月8日,“習蕭會”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登場。被馬英九譽為“經濟總設計師”的蕭萬長自1980年代就一直是臺灣對外貿易開放的關鍵舵手,此次會面也是習近平接班後首次在國際會議場合會見臺灣重要人士,顯示兩岸高層都不約而同地將博鰲亞洲論壇視為應該共同珍惜的平臺,攜手為了共同的“中國夢”努力。

  10月6日,“習蕭會”再度登場,這次是在APEC的舞臺上,鞏固政治互信成了重要看點;而其後的“張王會”——這場讓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摘掉“白手套”的握手,再為兩岸關係發展諸多積極因素增添了亮麗一筆。兩岸高層接觸與對話的新模式應運而生,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間的制度化聯繫、互訪、正式磋商與會談也即將浮上臺面。

  2013年,兩岸開始正面碰觸政治議題,“紅、綠、藍”三方學者同場,內容之廣泛、觀點之包容,可謂“大氣”。

  這一年,馬英九等國民黨高層在涉及大陸政策方面時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談話,表明兩岸在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框架、繼續擴大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方面出現了重要交集。這一年,謝長廷、陳菊、吳榮元、童振源等綠營人士紛紛登陸,吸引無數眼球。這一年,有著鮮明“臺獨”色彩的“新臺灣國策智庫”登陸參與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堪稱“破冰”。

  10月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以較為敏感的兩岸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安全互信及和平架構為議題,集兩岸“紅、藍、綠”人士在內的120多位專家學者和各界代表經過火花四濺的探討,達成了10項共同認知,也提出7項仍待解決的癥結問題。在這場為將來官方政治對話“試水溫”的民間政治對話中,三方學者各抒己見,亦能平心靜氣傾聽不同觀點,呈現出十足的交流誠意,更在海內外同胞面前畫就一幅“兩岸一家親”的溫馨畫面。輿論稱:兩岸和平論壇能夠召開,本身就是一項“重大成果”。

  2013年,歷來在兩岸交流中唱主角的經貿文化交流,延續了一貫的“上檔次”風格。

  2月,《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正式生效;6月,《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成簽署,兩岸民間交流品牌——海峽論壇第五次舉辦,吸引了近萬名臺灣民眾出席;10月,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聚焦“振興中華”之題,通過19項共同建議;11月,從一年一度的企業論壇轉變為常態性的“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會”,舉辦了第一屆“全新升級版”的紫金山峰會,兩岸數百位政商界重量級人士共商合作大計;12月,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第五次例會在臺北舉行,確定將儘快啟動第二家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兩岸經濟制度化協商渠道更加多元、密切。2013年,全年大陸省市區官員率領的赴臺經貿、文化或農業交流團多達20余個,臺灣社會對日益頻繁來訪的大陸觀光客及政經官員、企業人士,早已司空見慣……

  2013年,兩岸摩擦有所增加,但都可控,和平發展進程並未因此改變;兩岸民眾間的互動,則顯現雙方融合之路依然艱巨漫長。

  臺灣歌手張懸演唱會引發的風波,觸動了兩岸民間的敏感神經。一條內容為臺灣節目主持人大聊大陸民眾“吃不起速凍餃子”、“消費不起茶葉蛋”的帖子,引發兩岸網友大探討。令人欣慰的是,過去類似網帖出現時,往往引起兩岸網友互杠,但這次臺灣網友卻表現出了自省態度,他們中的大部分對此很生氣,批評“世界都在力爭上游,唯有臺灣自甘墮落,仍在以管窺天,故步自封,從以待斃,還沾沾自喜”。這些,都表明兩岸民間社會的互動,不僅是影響雙方政策走向的結構性因素,更是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2013年,大陸游客赴臺遊啟動5週年,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説,人為的政治操作為兩岸種下太多誤解和成見,但民眾有朝一日對面相逢,卻可以迅速拋開政治語言,重拾樸素情感,當前的狀態“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前景光明。2013年,新任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上任後首度訪台,“想來體會臺灣的心跳”、“臺灣,我愛你”等感性語言引發島內媒體熱議。臺灣《中國時報》為此發表社論説:兩岸人民與社會的共通點遠遠大於差異,陳德銘對臺灣的感性語言,凸顯了在兩岸的互動過程中,民族大愛可以是雙方最基本的共同語言,而兩岸彼此間的善意,更是一項彌足珍貴的資産。

  2013年,是“汪辜會談”20週年。紀念這場會談,當然不僅僅在於尊重歷史,更在於總結經驗教訓。1993年的“汪辜會談”,是在兩岸兩會于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舉行的,是對峙了半世紀之久的海峽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20年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海峽兩岸同文同種、血脈相連,和平發展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的方向,合作交流、平等協商是唯一正確的路徑。

  自古盛世處安定,振興中華應同責。儘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進道路上還面臨著“臺獨”勢力搗亂、西方反華勢力阻撓等一系列難題,但我們畢竟已經堅定且自信地走在了同心向前的道路上,前途註定光明。誠如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2013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上所説:2014年兩岸關係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無論是雙方政治互信增長、兩岸經貿關係推進、人員往來交流等各方面都會有一個新的提升。(作者:趙靜,台灣網評論員)

前期回顧

《2013大盤點(一):臺灣社會之“人艱不拆”》

  “人艱不拆,求別説。”2013年臺灣年度代表字“假”字一枝獨秀,有著怎樣的無奈?臺灣媒體以“為什麼許多人不想活得太老”為題,又有著怎樣的心酸? 【全文】

《2013大盤點(二):民進黨大陸政策之“我夥呆”》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到底會不會調整?民進黨早就已經“處理”了“臺獨”黨綱了?這可真是讓“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全文】

《2013大盤點(三):藍綠對峙之“累覺不愛”》

  2013,一幕幕看起來合乎邏輯甚至正義凜然、背地裏卻是波濤洶湧各種勢力競相角力的權力鬥爭,仍在輪番上演。臺灣民眾看在眼裏,會否深感“累覺不愛”? 【全文】

本文為台灣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