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3年眼看就要步入歷史,各種盤點、榜單、總結照例紛紛出爐,這其中,當然不能少了“網路流行語”的熱鬧。如果到了今天,你還不知道“我夥呆”、“人艱不拆”、“累覺不愛”、“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是什麼意思,會不會有種跟不上節奏的感覺?作為台灣網的編輯,在總結2013年海峽兩岸熱點時,我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它們,也因此突然發現:拿有些“網路流行語”來形容這一年來發生的臺海新聞,竟然也能非常貼切。於是寫下這幾篇小文,期待與網友找到共鳴。
今天推出第三篇:
2013大盤點(三):藍綠對峙之“累覺不愛”
“累覺不愛”,即“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在網上用於事情無法接受卻又無力改變時的自嘲。
國民黨的黨旗以藍色為主,民進黨的黨旗以綠色為主,臺灣所謂的“藍”、“綠”陣營,便是如此了。猶記蕭萬長先生曾以一番“分裂的臺灣無法繼續向前,怒目相視的朝野也無法共同撐起一個家園”的肺腑之言打動了眾多臺灣民眾的心;如今,回顧即將走入歷史的2013年,藍綠長期處於仇視對立的惡性迴圈依然沒有打破,那一幕幕看起來合乎邏輯甚至正義凜然、背地裏卻是波濤洶湧各種勢力競相角力的權力鬥爭,依然在臺灣政壇輪番上演。無論是藍綠間的矛盾,還是兩岸間的分歧,甚至藍綠各自內部的事務,都有可能引發兩大陣營間的叫陣;他們好像總有吵(打)不完的架,不知臺灣民眾看在眼裏,是否會深感“累覺不愛”呢?
2013年伊始,國民黨當局急換“內閣”,創造“有感經濟”成為臺灣民眾對新一屆官員的最大期盼,也讓在野黨有了落井下石之機,紛紛將矛頭指向馬當局的執政失衡等問題。5月20日,迎接馬英九第二任期一週年的,是一份十分不堪的民調。而9月爆發的“關説案”,更是將馬推進了另一場至今也難以解套的政治漩渦。一時間,國民黨內有人“怨馬”、在野黨要“彈劾馬”、社會團體到處“嗆馬”……而“關説醜聞”本身卻沒人關注了,涉案當事人搖身成了“英雄”,堅持大是大非的馬英九反而成了“罪人”。綠營不僅未對涉案的本黨大佬柯建銘有任何處分,還適時地將輿論焦點引到了“馬王內鬥”上,聲稱是馬英九在“政治整肅”……
這一“臺灣奇跡”令輿論不禁感嘆:馬英九清廉自持,5年間改善兩岸關係,銳意改革,已對臺灣經濟的“苦悶”起到了不小的緩解療效,同時還力圖對派系和黑金政治説再見,卻為何總被一場場危機追著跑、深陷民怨如此“憋屈”?中評社評論指出,臺灣的政黨政治格局決定了輿論的複雜性,在野黨對執政黨個人及組織的任何言行都是反對的,而且不講理性;執政黨在引導輿論方面則是能力不足;現在最麻煩的是,如何能夠改變輿論的惡質化,很難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大陸學者王建民則認為,這些“嗆馬”活動表面上沒有政黨色彩,但實際上“綠影幢幢”,如“908台灣國”、“黑島內青年連線”等均是“臺獨”團體;在綠營給馬英九“無能”定性之後,在今日之臺灣,馬無論如何做,或者什麼都不做,一切都是馬的錯。
還記得當年,臺灣歌手羅大佑一句“不論‘藍綠’,只問‘黑白’”,即遭到了“臺獨”分子的大肆討伐;林青霞因為支援藍營,其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竟遭到當時的民進黨當局的調查;成龍對臺灣選舉的反諷,其電影也立刻遭致民進黨支援者抵制……這些現象出現在標榜“自由”、“民主”的臺灣,令人感慨。2013年的臺灣,仍在被強行劃分的“藍”、“綠”兩種顏色間徘徊,反射在政壇上,就非“國會亂象”莫屬了。這一年,藍綠因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核四公投案”等議題展開激烈攻防,甚至在“立法院”上演了“肉搏戰”、相互潑水、扔水瓶等鬧劇,島內輿論也不禁感嘆:臺灣的“國會”還真不愧是跳梁小丑的天堂!
就拿對臺灣“本是好事”的兩岸服務貿易來説,卻架不住有人成心挑弄:“四五百萬大陸勞工入島”、“黑心商品進來”、“大批臺灣人將失業”……拜民進黨杯葛所賜,該協議從6月簽署至今仍躺在臺灣“立法院”裏;但頗具反諷意味的是,以民進黨中央評議會主委陳勝宏、不分區“立委”薛淩夫婦為主導的陽信租賃公司卻同時期在上海成立了大陸總部。兩岸服貿協議在少數人的政治算計下,被架上了兩岸政治對抗、藍綠政治對抗的舞臺。儘管民進黨在2013年已經開始在言談間“正視”兩岸交流,但撇開政治語言的實際行動仍然證明:舊的思維慣性仍在主導該黨的行為模式。臺灣《工商時報》社論直言:政治人物各有所圖,最終犧牲的卻是人民的利益與企業的商機;國民黨不能再任由在野黨予取予求了,必須以行動告訴臺灣人民,兩岸服貿協議對臺灣企業有利,而且時間就是金錢,該做的,就要儘快去做。
2013年臺灣政壇種種難以調和的藍綠對峙,看在臺灣民眾眼中,當然是一堆“爛戲碼”。比如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連續發動6次杯葛,抵制“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立法院”做施政報告,隨後又針對江發動“倒閣案”,讓“立院”空轉,再然後,就是在“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下,民進黨“倒閣”案失敗。比如,甘比亞宣佈與臺灣“斷交”,這件在外界看來應是全臺灣同心一力的事,民進黨的心態卻是見獵心喜,似乎將其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對馬當局極盡落井下石之能事。再比如,網友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一句“爺們”也能成了政治人物針鋒相對的導火索?為何在“蘇力”、“康芮”等颱風暴走臺灣的時候,藍綠政客們還有時間吵吵鬧鬧?為何《我是歌手》這樣一檔單純的兩岸民間流行音樂盛宴,卻在蘇貞昌口中成了“入島、入戶、入腦”的“統戰”作為?
其實,藍綠兩大陣營的競爭,在陳水扁、李登輝主政時的“臺獨”意識形態操弄下,早就已經不是正常民主政治的政黨之爭了。面對許多事關臺灣未來發展的大政方針,藍綠政黨常常基於選舉考量而互相攻訐、難求共識,最終導致政策屢受制肘,臺灣經濟由此衰退、民不聊生,受苦的還是廣大普通百姓。即將到來的2014年,又是一個臺灣選舉年,包括臺北市長在內的7項地方選舉的話題早就開始了升溫。但就在不少娛樂圈名人被點名參選時,臺灣綜藝節目大哥大徐乃麟乾脆表態“這輩子都不會參選”,因為“臺灣的環境鬼神都救不了,不管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會好,太自私自利;現在就是自求多福,好好過日子”。
政治人物不管怎樣折騰,都應該以民眾的福祉來操縱自己的言行,徐乃麟的話道出了臺灣民眾的不滿與無奈。正如臺灣《工商時報》9月6日的社論所説:臺灣目前遭遇的諸多難題,如果各方願意多講點道理、多承擔點責任,透過辯論與溝通,相信並非無法可解。只可惜藍綠對峙淩駕所有道理之上,電價的紛爭如此、服貿協議的衝突如此,連颱風來襲都可成為製造南北分裂的工具。身在臺灣這條小船上的人們,固可放任憤怒的情緒滿溢,但怒海滔滔,船要沉沒的時候,可不分藍綠!(作者:趙靜,台灣網評論員)
本文為台灣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