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媒早前報道,日本和朝鮮政府已開始就舉行外交部門局長級磋商展開協調工作,最快預計可在本月下旬實現,象徵日朝進一步走近。香港文匯報23日刊文表示,從安倍去年派特別顧問飯島勳突訪朝鮮,到近日傳出安倍考慮親自訪朝,反映過往對朝強硬的安倍開始改變立場。安倍甘冒觸犯美國及韓國的風險與朝鮮走近,背後與他抗衡中國、擴大日本影響力的外交戰略有很大關係。
分析稱,日本國內對綁架問題非常重視,成為每位領導人必須處理的議題,若能取得任何進展更可為自己加分,故被不少政客視為爭取民望的王牌。
逾9千萬預算解決綁架問題
分析認為,安倍在日本政壇急速冒起,有賴他對朝強硬的右翼立場。安倍前年再度拜相以來,單方面對朝鮮外交施壓的同時,為解決綁架問題投入大量資源,包括成立綁架問題對策總部,去年更為此撥出12億日圓預算,遠超上屆民主黨政府的撥款額。
該文表示,相比日本過去幾屆“短命”首相,安倍目前在國內依然有較高支援率,故輿論普遍認為,綁架問題只是表面,安倍“醉翁之意”是想透過與朝鮮走近,打破日本當前在亞太區的外交困局。
渲染中國威脅 與倡導“和平”自相矛盾
分析稱,安倍政府當前的外交戰略,主要是透過渲染中國威脅論,解禁日本集體自衛權,甚至推動日本重新擁有軍隊。安倍為此不惜走訪全球宣揚其“積極和平主義”,拉攏不同國家共同制華。問題在於,安倍多次作出拜鬼等右傾舉動,導致日本與中國、韓國等鄰國關係跌至最低谷,對安倍大力宣傳日本是“和平國家”,無疑是自打嘴巴。
因此,文章指,安倍似乎希望以日人遭綁架問題為契機,在朝鮮身上尋求外交突破。雖然這甚具風險,但若日朝關係真的取得突破,安倍的回報也相當豐厚。首先可達到緩和日本與鄰國關係緊張的局面,同時向外界展示積極形象;其次日本對朝鮮影響力提升,不僅有助抗衡中國,同時有利日本向美國爭取更多權力。
雖然如此,安倍出訪平壤能否成行仍是未知數。即使日朝真的走近,也未必能帶來長遠影響,正如當年小泉取得突破,但兩國合作最終仍破裂收場。
同時,文章表示,美、韓等國家也不會對日朝走近袖手旁觀。去年安倍顧問飯島勳突訪朝鮮,首爾便批評此舉“幫倒忙”,損害各國把朝鮮拉回六方會談談判桌的努力,當時美國亦不滿日方事前未有通報。考慮到近來安倍政府有漸漸擺脫華府控制的跡象,美國可能會從日、朝兩方面同時施加影響力,掌握局勢的主導權,免被日本牽著走。
日本與朝鮮各取所需 破壞美日韓同盟
該報評論稱,一隻手掌拍不響,安倍有意借朝鮮尋求外交突破,對平壤而言,東京同樣不失為一個出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日本打關係,可改善國際形象,可望把美日韓的對朝包圍網打開缺口。
文章指出,朝鮮與日本走近,可以打擊美日韓同盟,甚至為美國和韓國領頭的對朝全面封鎖打開缺口。華府一直希望利用平壤的威脅,促使東京和首爾把歷史問題放在一旁,加強合作。適逢現在日韓關係跌至低谷,若朝鮮與日本拉近關係,變相可以進一步離間日本和韓國,甚至令美日韓三方聯盟不攻自破。
小泉分別在2002年及2004年訪朝與金正日會談,當時安倍正擔任小泉內閣官房副長官。時至今日,繼承小泉首相之座的安倍和金正日之子金正恩,正延續這場未完的棋局。文章指出,今次日朝似乎愈走愈近,與其説兩國有意拉近外交關係,更像是各取所需的“政治秀”。
染指南海 拉攏一些國家建包圍網
文匯報另一篇文章分析,安倍晉三上臺後一直試圖拉攏中國周邊國家,藉此對華形成強大包圍網。
分析表示,安倍一直希望透過插手南海,加強日本在東南亞影響力,如向菲律賓及越南“免費提供”巡邏艇,變相向外輸出武器。安倍近期受訪時多次提及,希望擴大對越南的海上援助,又揚言不能容忍有國家“用武力或軍事威脅來改變(南海)現狀”。
該文指,安倍在對俄問題上左右逢源,一方面跟隨美歐譴責俄國“吞併”克裏米亞,對俄實施制裁,一方面又聲稱希望與俄保持外交對話,爭取普京今秋訪日。安倍的如意算盤是,既可爭取俄羅斯歸還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同時加強與俄能源貿易,藉此增加對華強硬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