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外賣員連出車禍身亡,蔡當局對得起年輕人嗎
臺灣“中時電子報”16日發表評論説,物流與快遞紅紅火火,這種“方便到讓人開始懷疑人生”的宅經濟,不只是運用在購物,對“以食為天”的社會大眾,不必排隊的“排隊店”多麼具有吸引力,兩岸的美食外送行業也迅速崛起,一發不可收拾。
隨著零工經濟及共用平臺業的發達,目前臺灣有5萬名外送大軍,其中近7成將外送員工作當成正職,每月收入最高可達18萬元(新台幣,下同),但最低只有2萬元。這個羨煞所有年輕人的18萬月入,可是必須“30天不休假,每天連上16小時,1天至少接50單,拿命來換”的所得,為了衝高外送趟數,外送員接單後就是搶快,所以部分外送員闖紅燈、超速、逆向、違規轉彎樣樣來,意外頻傳,但如果出了意外,賺再多根本也不夠賠。
根據調查,臺灣消費者使用美食外送的原因,依序是省去排隊出門時間、天氣不好不想出門,再來是平臺有促銷活動、合作餐廳多和出餐速度快。一旦消費族群固定,養成習慣,市場勢將以倍數成長。
美食外賣到底有多夯?如果不是連日來,臺灣發生與美食外送的外賣員相關的3死車禍,很多人幾乎沒有意識到現在滿街都是Uber Eats、Foodpanda的機車衝進衝出。這些外送平臺固然為消費者帶來方便,也提供店家的客群擴展,但是也帶來不少副作用,除了美食外送員因為的交通亂象,或是外送員的工作是否有保障等議題,但配套措施尚未完善,也讓這年輕人以為這是個可以賺進第一桶金的行業,或是會讓未來的人生更豐富、更多元的斜杠,成了滿是職災風險的坑洞。
連續死了兩個外送員之後,蔡當局終於在輿論壓力之下動起來,臺當局“勞動部”先是認定外送員與外送平臺間的“假承攬/真雇傭”關係,要要求業者應幫外送員投保勞保並給予職災補償;但是這項裁定,除了反映出僵化的相關“法規與勞基法”,已經無法因應當下工時彈性、態樣多元的斜杠職場、新興經濟,立刻被兩大平臺的老闆打臉,拒絕接受外,真的是有效的藥方嗎?
在臺灣其實應該要問問大有為的臺當局,為什麼年輕人必須要這麼賣命,在車陣中穿梭,拿自己的安全和命去換這份相對不錯的薪資?看看自從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後,除了幫肥貓們拼經濟之外,曾經為了振興青年就業,改善青年人的低薪困境做了些什麼努力?就以南方澳大橋斷橋後,我們赫然發現臺灣港務公司的董事長都是政治酬庸,不僅沒有專業,也不會為那個職位盡應有的責任,所以沒有維修,反正斷橋後罹難的都是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來的苦命異鄉人,反正高額賠款用的也是納稅人的錢,這些人領的高薪,早已落袋為安,而且還會一直領,他們不會對這些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的孩子們的未來,做任何的努力!
離明年的大選只有不到3個月了。蔡英文以及執政的民進黨,請摸摸良心,你們對得起這些孩子對你們的信任嗎?可以給他們一個看得到的未來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