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柯文哲有望帶領臺灣走出“反中”迷障嗎?

2019年07月04日 10:05:00來源:台灣網

  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于7月4日舉辦,臺北市長柯文哲率團參加。臺灣“旺報”2日發表社評表示,此一論壇的舉辦,對兩岸交流極具指標意義。更值得重視的是,柯文哲有意走出城市交流格局,將雙城論壇升級為北臺灣和大陸長三角的區域合作,顯示他在兩岸問題上的企圖心。

  柯文哲自從2014年就任臺北市長以來,在兩岸各方均需溝通協調溝通艱困處境下,能讓雙城論壇“關關難過,關關過”,其韌性不能不令人佩服。

  柯文哲經過兩場選戰檢驗,及藍綠反覆夾殺後,全臺支援者始終維持在20%到25%之間,政治實力不容小覷。他能得到這麼多人支援,主要在於“務實”與“堅持”。他是二二八受害者後代,自稱“墨綠”,但並沒有被出身綁架,願意承認大陸因素對臺灣生存發展的重要,並務實營造兩岸友善的互動氛圍,避免兩岸因不必要的口水而陷入“冷和”。相對蔡英文的頑固和意識型態化,柯文哲顯然靈活、務實得多。

  綠營人士對柯文哲兩岸立場多有批評,去年“九合一”選舉期間,“獨”派也因為柯文哲的兩岸政策而對他大加攻擊,使他在綠營選民中得票率下降,國民黨也勉力維持住基本盤,但他依然能夠勝選,顯示即使在臺北市這樣一個藍大於綠的選區,選民也已擺脫藍綠的意識型態桎梏,希望務實處理兩岸問題。綜合各家民調長期趨勢交叉分析數據,柯文哲在中南部支援度更高,代表他有能力顛覆民進黨的“反中”論述。

  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主張“五個互相”、“兩岸不是國際關係”,2014年選前接受《商業週刊》訪問時説過,他是臺灣的中國人,嚮往中華文化。許多人批評他未接受“九二共識”,或“一中”原則,但他並未逃避兩岸核心爭議。他願意接受兩岸不是國際關係,希望在堅持臺灣主體性的同時,與大陸維繫對話、互動關係。就兩岸關係現狀,願意解決問題的態度本身,就比蔡當局積極得多。他並非民進黨籍,沒有“臺獨黨綱”的束縛,願意靈活處理兩岸交流問題,現階段雙方並無本質上的衝突,只要不斷累積互信,後續就可能出現更開闊的空間。

  這正是柯文哲的優勢,大陸可以通過他為平臺,更廣泛與臺灣社會各種政治勢力接觸,從而更深入了解臺灣民意,這對大陸完善兩岸政策具有正面價值。

  當然,柯文哲最大價值在於臺灣社會內部,在柯文哲2成多支援者中,大多數是年輕人。蔡英文曾將臺灣年輕人稱為“天然獨”一代,雖然稍誇張,但不少臺灣年輕人對中國意象缺乏老一代的情懷,對中國認同興趣缺缺也是事實,柯文哲主張兩岸交流,對大陸展現善意,無疑有助於帶領年輕人走出李登輝設下的“反中”思想迷障。

  臺灣年輕人受到“去中國化”教育的影響,加上親綠輿論的刻意醜化,對大陸一般帶有疑慮,雖然愈來愈多人在大陸惠臺政策影響下,開始轉赴大陸尋找發展機遇,但仍有許多人沒有興趣理解大陸,更沒有意願探索兩岸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得到年輕人認同的柯文哲選擇與大陸交流對話,無疑可以啟發年輕人轉換思維。

  柯文哲繼續在兩岸問題上展現積極姿態,説明他已意識到臺灣民眾的深層態度還是樂見兩岸交流,不願兩岸走向敵對。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