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帶一路”絕非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外國記者提出的“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將‘一帶一路’比作‘馬歇爾計劃’”的問題,外交部長王毅明確指出:“一帶一路”比“馬歇爾計劃”既古老得多,又年輕得多,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是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參與西歐國家重建並提供經濟援助的計劃。“馬歇爾計劃”助推歐洲有關國家實現了戰後復興,但它推動建立了北約組織,鞏固了美國主導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造成了歐洲分裂,美國成為“馬歇爾計劃”的最大受益方。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馬歇爾計劃”進行認真分析對比,不難發現二者存在根本差異。
首先,時代背景不同。美國推出“馬歇爾計劃”是為了使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儘快實現戰後復興,防止希臘、義大利等國共産黨借戰後百廢待興、政治混亂之機奪取政權,以對抗蘇聯和共産主義國家,是經濟上的“杜魯門主義”,是為最終實現美國全球霸權服務的。“馬歇爾計劃”為北約組織的形成奠定了經濟基礎,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色彩。
“一帶一路”則無冷戰背景和意識形態色彩。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現代復興,“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包容的,它繼承和弘揚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作為國際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推動力量的中國,將自身的産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發展經驗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的結果,是中國推進全方位開放的結果。
其次,實施意圖不同。“馬歇爾計劃”通過美國援助恢復歐洲經濟,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工具,同時也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馬歇爾計劃”附加了苛刻的政治條件,歐洲所有親蘇國家都被排斥在外。即使是盟國,美國也為進入該計劃的國家制定了標準和規則,受援國只能無條件接受。“馬歇爾計劃”充分展示了美國控制歐洲的戰略意圖,肩負著穩固歐洲以對抗蘇聯的戰略使命。
“一帶一路”本質上是有關國家共同合作的平臺,是中國提供給國際社會的公共産品,強調“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倡導新型國際關係準則和21世紀地區合作模式。“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提倡沿線國家進行平等友好的經濟往來、文化交流,實現共同發展。
再次,參與國構成不同。“馬歇爾計劃”的參與國包括美國和英法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是第一世界對第二世界的援助,社會主義國家及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被排除在外。
“一帶一路”則以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主,並拓展、延伸到其他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也有發達國家。這一合作倡議有助於促進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動各類國家實現優勢互補和經濟整合,開創南南合作、區域合作與洲際合作的新模式。
第四,具體內容不同。“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美國對西歐提供物質資源、貨幣、勞務援助和政治支援。根據“馬歇爾計劃”的要求,受援國接受的資金援助須用於購買美國貨物,受援國須儘快撤除關稅壁壘,取消或放鬆外匯限制;受援國須接受美國監督,把本國和殖民地出産的戰略物資供給美國;設立由美國控制的本幣對應基金(作用是將“馬歇爾計劃”的援助資金轉換為由當地貨幣構成的資金);保障美國私人投資和開發權利。其結果是美國獲得大量對歐出口,美元成為西歐貿易主要的結算貨幣,推動建立了美國戰後金融霸權。此外,“馬歇爾計劃”還包含削減同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放棄“國有化”計劃等較強冷戰色彩的內容。
與“馬歇爾計劃”的單方面輸出不同,“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分享優質産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用合作成果,內容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比“馬歇爾計劃”內涵豐富得多。
最後,實施方式不同。“馬歇爾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在這段時期內,受援國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多億美元,相當於馬歇爾演説當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5.4%左右,佔整個計劃期間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1.1%。“馬歇爾計劃”依靠戰後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對西歐各國提供援助,快速實現受援國的經濟重建,體現了“美國—西歐諸國”的一對多援助形式。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發起倡議、沿線國家共同參與的偉大事業。沿線國家積極開放邊境口岸,共同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體現的是絲路沿線國家多對多的合作模式。“一帶一路”特別強調沿線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標準、技術的對接,旨在將中國的發展機遇變成沿線國家的發展機遇,謀求不同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共同發展,通過設立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周邊國家和區域合作提供金融支援。通過中亞、中東、東南亞、南亞等多條線路從陸上和海上同時開展經濟走廊、工業園區、港口建設等項目,逐步實現歐亞非互聯互通的美好藍圖。
在二戰結束後的特殊歷史時期,“馬歇爾計劃”對穩定歐洲局勢、恢復歐洲經濟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其背後滲透的美國霸權圖謀是顯而易見的。時至今日,冷戰早已結束。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徹底摒棄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框框,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新潮流,其內涵和意義遠遠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將“一帶一路”比作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是沒有歷史和事實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