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訪華將促進兩黨兩國關係發展

時間:2015-06-15 16:06   來源:學習時報

  昂山素季總體對華友好

  昂山素季與西方交好,但並非是一個反華者,而是一個基本對華友好、積極推動中緬關係發展的緬甸政要。她以前確實曾經有過一些對華不利的言行,但這是“支流”。多年來,聽其言,觀其行,總體而言,她對華比較友好,努力發展兩國關係,這是“主流”。

  昂山素季出身名門,其父親是緬甸獨立運動領袖昂山將軍,其母親杜慶芝是知名社會活動家,與周恩來、宋慶齡、鄧穎超等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友誼深厚。1988年杜慶芝逝世後,鄧穎超專門發去唁電。昂山素季幼時常隨其母赴中國駐緬使館做客,至今還保留著周恩來總理送其家族的禮物。她在2010年11月13日結束軟禁生涯獲釋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就詢問助手是否有中國記者到場。作為緬甸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昂山素季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多次表達訪華的願望。她有關中緬關係的“鄰居論”十分精闢和知名,她打了個比喻説,夫妻不和還可以離婚,但是中國和緬甸是鄰居,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中緬友好關係一直是她致力於推動的事業。針對中企在緬甸迭遭挫折的狀況,她建議中企不僅要對緬甸進行商業投資,還要重視投資緬甸人民的情誼。

  昂山素季與中國駐緬大使、訪緬官員多次會晤,討論如何促進中緬關係發展。近年來她對中企態度有所轉好,用實際行動維護中資利益。2013年初,昂山素季領導萊比塘銅礦事件調查委員會經過長期實地走訪和科學調研,對項目做出客觀公正結論,認為項目並非存在嚴重問題,在佔地補償、環保等領域做出改進後可以繼續。她還親自赴銅礦所在地安撫抗議民眾,稱銅礦造福于當地社區,如果隨意停止外資項目,就會使緬甸喪失信譽,嚇跑外資。她要求示威者停止抗議,接受項目,現場卻遭遇一些極端分子的批評乃至謾罵。儘管昂山素季此舉有照顧緬甸軍方公司的政治考量,但其舉措客觀上使得中緬標誌性大項目之一的銅礦避免被關停的厄運。

  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丈夫是英國人,與西方關係密切。但她從未放棄過緬甸國籍,對美國亦並非言聽計從。比如,美國2010年曾施壓她改變抵制大選態度、領導民盟參加大選,但昂山素季稱,民盟不是美國在緬甸的分支機構,民盟最終棄選。她還公開表示擔憂中美在緬甸的博弈,稱緬甸與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好鄰居”,擔心緬甸被視為美中“戰場”。

  中緬關係面臨不少挑戰

  毋庸諱言,緬甸民主轉型4年多以來,中緬關係儘管總體友好,但面臨多重挑戰,正經歷1988年以來幅度最大、時間最長的調整,雙邊關係中挑戰不少,具有影響範圍廣泛、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雙邊利益時而出現“陣痛”性損失。中緬關係需要與時俱進地調整。

  第一,“緬甸影響對華外交決策主體迅速多元”的新局面損害中緬關係。緬甸前軍政府時期,對社會控制極嚴,主導對華外交。中國只能和緬甸軍政府打交道,很難與緬甸反對黨、非政府組織、媒體、民眾進行交流,被後者誤解為中國忽視他們。緬甸民主轉型後,公民社會非常活躍,影響緬甸對華外交決策的主體瞬間驟增,有政府、軍方、議會、朝野政黨、媒體、非政府組織、公民社會組織、智庫、社會精英與大眾、少數民族組織和武裝,等等。各方利益與觀點各異,緬甸政府在對華外交決策中的主導地位下降,受到多方掣肘。比如,中緬新的大項目合作需要緬甸議會批准,緬甸在野黨、媒體、大眾對中緬大項目是支援還是抗議深刻影響政府對中緬大項目的政策。今年11月,緬甸將舉行大選,料有七八十個政黨參選,有人正拿抨擊中國項目來吸引選民,而且,未來政治權力流散的態勢將更明顯,緬甸在對華決策上的聲音將更加多元。

  第二,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間感情友好深厚是兩國關係能夠經受住風雲變幻而持久穩定的關鍵。但是,中緬民眾和社會輿論對彼此的負面認知不少,這使得兩國關係基礎較為脆弱,民間長期存在的“胞波”(兄弟)情誼受到極大侵蝕,“民不親”是中緬關係的很大問題。緬甸存在一些極端意識,如,“反軍方、反華就是民主”,指責緬甸前軍政府與中國簽訂的合作項目不透明、破壞環境等。個別在野黨屢次在議會提出要求重新審查中國與緬甸前政府簽訂的大型合作項目的議案。儘管緬甸民眾可能存在對華不持明顯立場和對華友好的“沉默的大多數”,但少數極端人士的負面言行和抗議活動吸引媒體和大眾眼球,常常迫使緬甸政府做出對華不利舉措,而“沉默的大多數”不會阻止極端人士損害中緬關係。中國學者和輿論普遍對中緬關係現狀感到擔憂:中國支援緬甸轉型,投入了大量經濟與外交資源,是緬甸最大外資來源國、最大貿易夥伴國、最大工程承包商和重要外援國,但緬甸卻對華産生疏離感,與西方關係日益熱絡,中國在緬甸的大項目也迭遭挫折。而當中緬大項目遇到緬甸民眾抗議而遇挫時,中國網民對緬甸不滿的情緒也在增長。

  緬北民族衝突更讓中緬民間負面情緒“火上澆油”。儘管中國應緬甸政府和少數民族武裝的邀請而斡旋雙方和解,但緬甸有輿論仍誤認為中國支援果敢等緬甸地方武裝來牽制中央政府,西方媒體也渲染稱,克裏米亞模式會在緬北上演,刺激緬甸民眾的對華不滿情緒,挑撥中緬關係。而緬甸子彈、炮彈經常打到雲南,尤其是緬甸軍機3月炸死中國人事件,導致中國部分民眾要求對緬強硬的情緒上升。

  第三,近年來,西方對緬戰略投入空前加大,擠壓中國在緬影響力,損害中國在緬利益,力圖將緬甸經營成為圍堵中國的前沿。其一,力圖用西方理念和規則影響緬甸經濟改革和發展。西方顧問幫助緬甸設計經濟改革方案,改善金融體系,規劃城市建設,提升緬甸經濟與國際經濟體系的接軌程度。其二,綜合運用經濟和民主手段拉攏緬甸民心。西方共減免緬甸外債60多億美元,已經投入和計劃實施的援助總額也在六七十億美元,並利用西方自由民主理念影響緬甸媒體、非政府組織、大眾,力圖推動緬甸社會整體“向西轉”。其三,幫助緬甸在11月搞自由公正大選,企圖影響緬甸選後政局。其四,西方媒體和非政府組織渲染中企在緬負面新聞,煽動緬甸民眾反華情緒,排擠中國在緬影響力。

  昂山素季訪華對於兩國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昂山素季,併發表重要講話,這在兩黨關係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對中方而言,與昂山素季和民盟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有利於維護中國在緬利益,有利於中國周邊外交大局。而對昂山素季和民盟而言,訪華並會晤中國領導人,證明其不僅能搞好與西方的關係,又能搞好與最大的社會主義鄰國的關係,有利於其提振政黨支援率。在11月大選中,即便昂山素季受制于憲法,無法角逐總統,但民盟若參選,有望成為議會舉足輕重的大黨。

  第二,推進兩國政黨和民間增信釋疑,緩解兩國民間誤解,增進民間“胞波”情誼,讓緬甸朋友再次真切感受到中國是支援緬甸民主轉型和經濟發展的。

  昂山素季訪華受到緬甸及國際媒體高度關注,成為緬甸很多媒體頭版頭條。中國發展成就和社會萬象將通過緬甸媒體報道昂山素季訪華行程而展現給緬甸民眾,而且,昂山素季回國後也會用鮮活的材料介紹中國,緬甸輿論可能掀起一股“中國熱”。昂山素季的名人效應有利於擴大緬甸民眾對華了解、減少誤解。緬甸一些媒體和人士認為,中國共産黨邀請昂山素季訪華,再一次大手筆地展現了對緬甸民主轉型和經濟發展的支援。

  第三,中國此次邀請昂山素季訪華,是中緬熱絡的政黨交流的重要一部分。但這並不表示中國對緬甸政黨會厚此薄彼,因為中國共産黨和政府正在並將繼續與緬甸執政的鞏固與發展黨、其他幾十個在野黨都保持密切而友好的關係,同樣會給予訪華的緬甸其他友好政黨以禮遇。而且,不能期望昂山素季一次訪華解決中緬關係所有問題,只有兩國政府、政黨、組織、媒體、民間的全方位交流像走親戚一樣頻繁,雙邊關係才能經受住緬甸政局變動的考驗。

  中緬有著密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聯繫,雙邊關係搞好了,對兩國民眾福祉和地區發展則是善莫大焉。中國正在與周邊國家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緬甸的支援。當前,美國聯合個別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發難,旨在讓中國和東南亞海上國家難以推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東盟的海上互聯互通受阻,中國與東盟陸上互聯互通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那麼,緬甸的地緣位置對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同樣,對於緬甸而言,其曾經的“民主轉型後西方資金便會大舉涌入”的希望破滅,因為西方經濟低迷,且西方企業認為緬甸局勢仍不穩定,投資風險大。作為“世界最窮國之一”,發展將是長期要務,也將是下屆政府穩定執政的重要合法性來源。而中國GDP已經是美國的60%左右,是日本的兩倍,是緬甸最大外資來源國、最大貿易夥伴國和外貿順差國、重要援助國,緬甸要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地區經濟樞紐國之一,仍需要與中國保持長久而有力的合作。

  6月8日是中緬建交65週年紀念日,過去的歷史證明,中緬關係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基本保持友好。中緬關係目前儘管遭遇了些波折,但因為中緬是搬不走的鄰居,彼此地緣政治與經濟需求甚大,發展前景總體很好。而且,中緬全方位的合作不僅是雙贏之舉,也會帶動地區發展,會幫助兩國和地區更多國家建立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