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底的一次講話中提出,要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筆者理解,辦好亞投行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秉承開放、包容、多元的理念,創新國際通行的高標準投資規則,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新型長期融資機制,促進亞洲長期可持續發展。
亞投行籌建之初,大國中只有印度積極響應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倡議。轉機發生在今年3月12日,英國作為第一個西方大國正式提出申請作為意向創始國加入亞投行。隨後,德國、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紛紛申請加入。俄羅斯、巴西、韓國等也提交了申請。截至目前,亞投行已收到50多個申請,遠超中國和國際社會預期。
英國作為西方大國第一個申請加入亞投行有其特殊意義。一是英國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特殊地位決定其影響力。英國作為美國現代化的“老師”,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它的積極參與有利於提升亞投行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作用不言自明。二是英國等西方大國的積極參與有利於促進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與亞投行為代表的國際新型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這標誌著國際金融新秩序正在開放合作的基礎上産生。三是英國等歐洲大國的加入有利於推進貫穿亞歐非大陸的“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亞歐非經濟體共同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融資的合作新局面。
但隨著西方國家的涌入,有人擔心亞投行是否會“失控”,重新回到西方主導有條件貸款的傳統老路,其實這是多慮了。首先,亞投行的投票機制很符合本地化的發展大勢。根據現有章程,亞洲地區投票權佔75%,將通過GDP和人口等指標來確定;非亞洲地區佔25%。這表明,亞投行不採取出資佔股比例確定投票權的傳統做法,而是讓亞洲人決定自己的事務,同時歡迎非亞洲地區積極參與並公平分享其發展成果。
其次,亞投行的決策機制很符合東方人的價值觀念。亞投行的總部設在北京。籌建負責人金立群已表態,中國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不是特權,而是責任和擔當。中國不以老大自居,儘量以達成一致的方式決策。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將是亞投行合作的基本理念。
再次,亞投行的投資重點很符合亞洲的發展需求。我們常説,要想富,先修路。亞投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融投資重點,不同於現有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以減貧為宗旨。它的設立無疑將大大增強亞洲基礎設施全方位互聯互通的融資能力,進而顯著增進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
美國態度無疑是影響亞投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之所以在亞投行籌建過程中百般干擾,一是懷疑中國設立亞投行的動機。事實上,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就一直建議加快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改革,但因美國國會的阻撓,改革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另外,2014年中國GDP是日本的兩倍多,但日本在亞開行的投票權幾乎是中國的兩倍,並且行長連續9屆是日本高官擔任。這些都迫使中國不得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設立亞投行來為亞洲基礎設施發展融資。
二是美國擔心中國的全球治理能力。美國近年來推動TPP、BIT、TISA,都是打著高標準旗號,並擔心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會另搞一套。然而,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西方大國、俄羅斯、印度、印尼、巴西等新興大國的積極參與,充分表明國際社會對亞投行的治理能力和高標準的信心。
三是美國不願接受“發展”主題的大國責任。“發展”主要涉及從不發達到發達的經濟社會制度和結構變遷過程。如WTO的多哈回合被稱為發展回合,其達成的協議要有利於發展。但美國不願意承擔其相應的責任,最終使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困境。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就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發展,這是中美在全球治理方向上最大的不同。中國會始終堅持推動亞洲乃至世界平衡性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模式,中國的倡議將獲得更多的支援。(作者是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