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辟謠“日本買房保值增值”暴露啥

時間:2015-04-08 14:12   來源:荊楚網

  中國人為永久産權赴日買房,官媒:保值升值想得美。近年來,國內富裕階層不斷擴大,投資客瞄準了日元貶值的機遇,看上了日本的自然環境和房屋品質,不少中國人到日本購置不動産,日本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給中國業主服務的稅務師事務所。日本流通科學大學教授辻美代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最近一段時間,在日本購買不動産的中國客戶明顯增多,日本歡迎這些投資。

  中國人赴海外買房潮並非自今日始,也並非只針對日本,而是由來已久、買遍世界。“中國買家競購11億元英國豪宅”、“中國內地富豪4.39億港元買香港公寓創世界紀錄”、“中國富豪現金搶購美國豪宅,傳大批貪官入住”一類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這些大陸富豪除了出手闊綽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神秘,他們千方百計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因此還導致了某些國家一些區域的房價上漲,引發當地人的不滿。而之所以那麼多中國人蜂擁到海外買房,其中當然有人是出於“保值增值”的需要,但也不排除有人只不過是為了轉移資産。畢竟,中國貪官通過海外豪宅轉移資産的案例屢見不鮮,富豪們出現經濟問題也並非個別。反腐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哪怕只是就事論事,也能從官媒“日本買房保值增值想得美”的論據和論證中得到不少啟示。

  其一,日本房價相對中國一線城市,有一定競爭力,但需繳納各種費用,買完之後還一直有各種費用伴隨,這跟國內買完就一勞永逸的中國房産並不一樣。這起碼説明兩點,一是日本雖然經濟發達,房價卻並不貴,房地産不是日本的“支柱産業”,更不是攫取百姓血汗的“財富抽水機”;二是日本房産在持有過程中是有成本的,這就有效遏制了炒房、囤房等醜陋行為,確保房價不致于因爆炒而不斷飆漲,進而綁架銀行和國家經濟。也許有人會説:買房價格高,跟持有環節繳納費用,不都是榨取百姓血汗嗎?媒體為了“辟謠”,透露了一個細節:日本對當地人購買個人自住房産的貸款和減稅等優惠政策,一般外國人是享受不到的。原來,日本對當地人和自住房是有優惠的,這就保證了正常的自住需求。換言之,如果你只是自住,稅費很低;如果你試圖炒房,那麼對不起,你得付出沉重的代價。

  其二,日本不動産的遺産稅非常高,稅率高於歐洲國家,略低於美國,基本上到孫子輩時房産就沒有了。這就是私有制的日本沒有土地大亨和不動産大亨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日本有一種“財産三代而竭”的説法。這麼高的遺産稅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這樣做無疑有一點好處,那就是減少出現不勞而獲的寄生者,最起碼會減少因持有不動産而輕鬆食利的階層。這無疑能夠增強社會的活力和創造性,讓更多的人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創造去改變生活,而不像中國那樣“一鋪養三代”、幾套房子吃幾輩子。

  其三,日本房屋折舊率很高,維修費也很高。獨門獨院的小樓一般都是木質結構,20年以後價值就相當於零。如果是公寓樓,折舊率慢一些,但一般10年也要進行一次大修,大修的錢就來自業主平時繳納的修繕費。如果房齡達到50年,業主會協商後決定重建。房子折舊快,國人肯定很心疼,覺得自己的財富在迅速縮水。而日本人為什麼卻對此很主動、很積極?這其實是為了保證房屋的安全。如果中國也有類似的規定或做法,那些不止一次出現的老住宅樓垮塌的惡性事故,是否就能避免了呢?

  其四,在日本買房還必須仔細調查該建築物是否合法,一些附帶風險也需要考慮。例如2005年11月17日,國土交通省宣佈千葉縣的姊齒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一級建築師姊齒秀次偽造了關於建築的抗震性數據。問題曝光後,他設計的樓盤都被拆除。如果購買這樣的不動産,有苦只能自己吞。為了安全,日本的“相關部門”嚴格監管、眼裏不揉沙子。聯想到國內的“樓歪歪”、“樓倒倒”之類的奇葩案例,再想想國內的監管部門是如何監管的,難免會有一股苦澀涌上心頭。

  感謝官媒對“日本買房保值增值”進行辟謠,讓我們對國外的房地産領域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原來,以稅收等經濟杠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並不難;原來,“居者有其屋”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來,通過強化監管確保建築品質、維護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是什麼難以實現的“夢想”;原來,不依賴土地財政也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經濟強國……在國內多部門聯合出手救市的當口兒,官媒能發出這樣的辟謠文章無疑是非常及時的,應當對其説聲“謝謝”。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