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反恐是一項充滿了國際正義和道義的行動,但從政治家的私心,以及國家實際利益的考量,大多數“域外”國家恐怕會更加謹慎的權衡自身在反伊斯蘭國行動中的態度、位置。
作者:雷希穎
雷希穎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早在第一名日本人質被斬首前,筆者就曾在《政治與道德:日本人質的命運解析》一文中明確做出了無論是“煽動日本國內社會情緒的需要”,還是“在國際社會塑造犧牲國形象的需要”,安倍政府都不可能會在解救人質的問題上太過上心,甚至還有可能會有意促成“斬首事件”坐實的預判。該判斷是基於“政治就是政治,不談道德,道德只在政治需要時為政治服務,二者不能混淆”的立場上得出的,雖然很殘酷,但卻在客觀上,最符合當前日本國內政治大環境,以及國際大背景的現實,而後續的事情也確實證明了該預判的準確性。
隨著湯川遙菜和後藤健二被先後“斬首”,人質事件對於日本政府而言也暫告一段落,但它所帶來的後續影響,並不會因此而結束。對日本政府而言,如何借助這股“東風”進一步推動安倍“對內解禁、對外積極和平擴張”的安防理念,恐怕將成為日本政府當前最急切的事情。對安倍政府而言,它從12年年底組閣以來的目標一直是很清晰的,“提高軍費”、“解禁集體自衛權的相關安保法案”、“在海外推行積極和平主義政策”等計劃都在“按部就班”的被推動著,特別是在去年7月內閣修改了憲法解釋後,安倍政府在軍事擴張的道路上更是街枚疾走。
現在,憑藉著這股“東風”,安倍政府既然喊出了“絕不饒恕恐怖分子。為了讓他們贖罪,將與國際社會繼續保持合作......日本絕不會屈服於恐怖主義”的“豪言壯語”,那麼日本就必然會加快在修訂有利於日本自衛隊海外行動的法律、簡化自衛隊海外行動的國會批准程式、放寬自衛隊武器使用標準、加快武器出口,以及在東非的吉布地建立永久性戰略據點等問題上的行動。可預計,2015年,這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紀念年,將成為日本“新軍國主義”政府打著“和平”、“反恐”的旗號實現新一輪軍事擴張的關鍵性一年。當然,日本人也必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伊斯蘭國”關於“日本人的噩夢將開始”的警告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某一時間在其他的中東區域或日本的國內“兌現”。
與日本類似,對歐美國家來説,日本人質的最終被害,恐怕也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安倍雖然當著公眾的面高呼要“全力解救人質”,但在私下裏,他卻已清晰的向英國首相卡梅倫亮明瞭“日本不會如伊斯蘭國所願的拿出贖金救人”的底牌。此外,媒體也早已放風“美國要求日本不要支付贖金”的態度。這些情況意味著怎樣一種後果,歐美的政治家應該十分的清楚,但這種結果,恐怕是他們願意見到的。
事實上,在《查理週刊》事件後,增強對抗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了包括歐盟、美國在內的西方陣營無可回避的一大難題,但接下來的問題在於,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都礙于自身財力的限制,國內反戰的壓力,以及過去十幾年的反恐“恐懼”,不敢再度輕易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此時,它們能做的,只能是慫恿、拉攏更多財力雄厚,願意參戰的盟國來壯大陣營和分擔壓力、負擔,而日本,正是最佳的選擇之一。因而,在後藤健二被斬首後,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改往日遲鈍的反應狀態,迅速的發表聲明“譴責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令人髮指的殺人行為”,稱“日本在中東地區的政策有助於促進中東和世界和平與繁榮,值得稱讚”。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快速表態“對這一行為表示強烈譴責......英國將和日本站在一起,無論花多少時間,一定要讓殺人者受到制裁”。法國總統奧朗德也明確聲明“法國將支援日本,今後繼續在打擊恐怖組織、促進中東和平方面開展合作”。拉日本來做“冤大頭”的態度不可謂不明確了吧?可以預計,接下來歐美各國將使出渾身解數,讓日本在反恐行動中承擔更多的成本,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不排除它們會對日本的修憲、解禁自衛權等行為作出更大的讓步。
對於日本和歐美以外的國家,本次人質事件將是一次很清晰的警示,即是否有必要主動去招惹“伊斯蘭國”?毫無疑問,日本外相高調祭奠《查理週刊》遇難者,以及安倍高調援助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是本次綁架事件發生的直接導火索。雖然反恐是一項充滿了國際正義和道義的行動,但從政治家的私心,以及國家實際利益的考量,大多數“域外”國家恐怕會更多的從本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更加謹慎的權衡自身在反伊斯蘭國行動中的態度、位置。國際反恐陣營將形成積極反恐和消極反恐的實際分化的局面。
對中國而言,在這個階段來説,雖然國內面臨著一定的“極端分子”的壓力,但是與“伊斯蘭國”並未有太多的糾葛和直接的衝突,再加上中國在中東區域擁有越來越大的經濟利益,大量的中國公民在相關區域從事勞動、貿易,這將迫使中國政府在處理“伊斯蘭國”的問題上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在非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恐怕不會像日本政府那樣,刻意的與“伊斯蘭國”發生正面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