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步走向未來,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給世界創造源源不斷的財富與機會
中國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4%,這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大環境下給人以欣慰和希望的數字,被國際輿論稱為“最重要的國際數據”,昭示著未來的機遇。
人們聽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先生在今年論壇年會上期待的聲音:“我們希望分享中國的成功經驗,也想清楚地了解中國未來的發展計劃。我們希望中國能夠為解決世界難題拿出一個有效的方案。”
不過,那些不能擺正心態的人,依然在用晦暗的眼神瞄著中國,或許因為習慣了有問題就嫁禍于中國的思維,或許因為企圖靠做空中國牟利……近來,西方時有關於“中國機遇消退”的論調,夾雜著偏見和狹隘。那些人不情願承認眼前的事實——在全球經濟“一盤棋”的背景下,任何國家都難以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中獨善其身,但中國持續多年帶動著全球經濟增長。明眼人都能看出,那些人的怪論是徒勞的,因為“那些自以為可以阻止中國發展的人,無異於試圖用手指擋風”,《新馬可 波羅遊記》的作者帕內拉伊之言講出了道理。
論存量,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超過10萬億美元,佔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13%;中國對外投資在2014年超過1000億美元,同比增加14.1%,堪為世界經濟主要引擎。論增量,經濟增幅達7.4%,這在全球大國的橫向比較中名列第一。用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的話説,“以絕對數量而言,今年7%的增長量其實相當於幾年前10%的增長量”。
世界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需求不足是一個重要原因,而當下的中國恰恰扮演了刺激全球消費、支撐全球貿易的關鍵角色。以最具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交易為例,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鐵礦石6.9億噸,同比增長16.5%;201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約為3.1億噸,同比增長9.5%,僅12月份就進口原油3037萬噸,同比增長13.4%。西方媒體罔顧全球大宗商品供需“寬平衡”現狀,把石油需求下滑歸咎於中國經濟減速,實在站不住腳。
2014年,中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釋放了市場主體活力、潛力和創造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率達到了51.2%。穆迪公司的分析師認為,中國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尤其是中國由出口大國向消費大國的華麗轉身,為世界提供了巨大機遇。還有西方經濟分析師感嘆,在步入2015年之際,中國經濟數據讓國際市場“松了一口氣”。
為破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難題,中國給出具有戰略眼光的方案。“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打通陸海戰略通道,推進區域基礎設施、産業和市場的形成,促進互聯互通,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沿線國家帶來增長機遇,目前已得到50多個國家支援、響應;中國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前已有24個意向創始成員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受到高度重視……中國不僅有資金、技術,而且有經驗、信心。國際社會對中國方案的廣泛支援,就説明瞭“中國機遇論”得到的廣泛認同。瑞士《新蘇黎世報》報道説,同中國的合作變得更加重要。
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産品,中國企業將更多地走出去,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將達5000億美元……策馬揚鞭,行穩致遠,中國健步走向未來,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給世界創造源源不斷的財富與機會。中國機遇,方興未艾,這是助力全球增長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