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種族歧視痼疾難除

時間:2014-11-28 15:53   來源:人民日報

  11月24日, 美國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白人警察槍殺非裔青年邁克爾布朗的罪名被判不成立,再次將美國種族問題呈現在世人眼前。在《民權法案》已簽署50年後的今天,法律上的平等並未帶來事實上的平等,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導致的不公存在於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今年是美國《民權法案》簽署50週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約翰遜總統圖書館舉行的紀念活動中發表講話,盛讚該法案為千百萬美國人開啟了機會大門,並動情地説,該法案使他能夠作為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站在這裡。

  《民權法案》明確規定,在美國境內不得採取種族隔離政策,不得歧視少數族裔。客觀地講,民權運動以後,少數族裔,特別是非裔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現代的種族問題仍時時刻刻困擾著美國社會。《民權法案》簽署50年來,美國的種族歧視案件不斷。今年夏秋以來,密蘇裏州接連發生兩起白人警察槍殺非裔青年的事件,再次將這個問題呈現在世人眼前。

  8月9日,在聖路易斯城的郊外小鎮弗格森,非裔美國青年布朗被警察開槍打死,引發了非裔美國人的抗議示威,並演變成暴力騷亂,警察使用催淚瓦斯和閃光彈,並實行了宵禁。10月8日,聖路易斯城又一名非裔青年邁爾斯死在白人警察的槍口下,身中17槍。少數族裔特別是非裔頻頻遭警察射殺,很大一個原因是白人警察憑藉膚色斷案。從布朗、邁爾斯到去年6月被協警殺害的17歲非裔青年馬丁,無一不是膚色的犧牲品。 為什麼《民權法案》簽署50年後,美國社會的種族痼疾仍難消除?法律平等為何難以換來事實上的平等?這些問題背後,有著複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原因。

  隱性歧視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與歷史上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相比,美國現代社會的種族問題的表現形式更加隱諱。其突出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執法者更多考慮膚色,而不是嫌疑人的行為。2009年7月16日,哈佛大學著名非裔教授亨利蓋茨因沒帶鑰匙準備破自家門而入,卻被白人警察以“非法闖入”的罪名帶走,拘留在警局,後被釋放。蓋茨是社會名人,尚且如此,一般人的境遇更可想而知。2013年,槍殺非裔少年馬丁的拉美裔社區協警齊默爾曼被判無罪, 當庭釋放, 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爭議,美國多地爆發示威遊行,甚至釀成暴力衝突。齊默爾曼僅憑馬丁“形跡可疑”就開了槍,潛臺詞就是非裔美國人不配住這樣的社區,來了就是不幹好事。

  第二,對於少數族裔的固執偏見和不信任依舊存在。儘管美國産生了一個黑色皮膚的總統,但美國社會圍繞奧巴馬的種族問題的爭論卻始終未曾停歇,暴露了某些人隱藏于內心的深深偏見。2011年,當奧巴馬尋求連任時,只有四成民眾認為奧巴馬出生於美國,有資格擔任總統。2011年4月27日,白宮不得不公佈了奧巴馬的詳細出生證明,其中還有奧巴馬母親和接生醫生的簽字。奧巴馬當天在白宮召開記者會,以澄清疑慮。《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認為,奧巴馬在即將完成第一個任期時,仍要公佈自己的出生資料以證明參選的合法性,這是美國政治生活的悲哀,説到底還是種族問題在作祟。

  第三,美國提倡的“公平公正、機會均等”等原則,在少數族裔人群中仍有明顯差距。2013年8月,在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發表50週年前夕,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馬丁路德金未完成的夢想:種族差異依然存在》中提到,45%的美國人認為,在實現種族平等方面,美國在這50年間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與此同時,49%的人認為,在收入、家庭資産等方面,非裔與白人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拉越大。

  第四,在社會生活中,種族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依然存在。如不同種族通婚方面,儘管越來越多的人認同跨族婚姻,也有約1/3的美國人的親朋好友中存在跨族婚姻,但在2010年美國新婚夫婦的跨族婚姻裏, 黑白配最少,只佔總數的12%;非裔跨族婚姻比例只有17.1%,拉美裔為25.7%,亞裔為27.7%。儘管在20世紀中期,在聯邦層面上已經廢除了反異族通婚法,但阿拉巴馬州直到2000年通過全州公投才取消了該法,南卡羅萊納州鮑伯瓊斯大學2000年才取消禁止異族學生約會的規定。此外,根據最近的民調數據,40%的白人和25%的非白人沒有其他族裔的朋友。

  政府作為不夠讓少數族裔失望

  種族問題之所以在美國社會揮之不去,原因有三:

  首先,種族問題由來已久,可説是與生俱來。在美國人公認的先驅者,第一批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抵達美國東海岸的前一年,即1619年8月,第一批黑奴已經在北美弗吉尼亞殖民地登陸了,黑奴制和種族問題也同時在北美産生了。

  其次,少數族裔與大量涌入的移民以及隨之衍生的問題攪在一起,産生了新的種族問題。1965年移民法改革後,大量拉美裔和亞裔移民進入美國,目前美國外來人口已經超過4000萬,佔總人口的近13%。按照目前情況測算,2043年前後,美國白人人口比例將低於50%。著名學者亨廷頓就此提出了“我們是誰”的警告。在他看來,文化衝突在所難免。美國將走向進一步的種族融合,還是走向種族分裂,抑或出現種族騷亂?未來難以預測。但可以明確的是,種族問題將從歷史上的黑白之間,擴大到少數族裔與白人,甚至少數族裔之間。

  最後,從總體來講,美國政府對改善少數族裔境遇並沒有作出足夠的努力,間接造成了種族關係緊張。2005年8月,卡特裏娜颶風襲擊了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非裔美國人首當其衝。災後,非裔紛紛指責小布希政府援救不及時,對非裔窮人漠不關心,並稱假如颶風發生在白人中産階級生活的社區,政府和總統的反應肯定不一樣。非裔領袖傑西傑克遜牧師甚至認為,災後非裔美國人的境遇如同當年在販奴船上。

  作為第一位非裔總統,奧巴馬曾被少數族裔寄予厚望。然而,奧巴馬始終對種族問題持回避和淡化的態度。這當然與他非裔身份有關,也與種族問題的敏感性相關。目前,奧巴馬任期已過一個半程,但在種族問題上沒有太大作為。儘管他也曾把被槍殺的馬丁比做幾十年前的自己,對馬丁之死表示極大同情,但他在種族問題上極為審慎,對於白人警察槍殺非裔的事件表現出的冷靜和理智多於情感。對此, 非裔美國人表示很失望。有統計顯示,與奧巴馬上任的第一年2009年相比,非裔對種族關係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在2014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

  1903年,著名非裔學者杜波依斯曾表示,20世紀美國的問題是種族界線的問題。歷史證明了杜波依斯論斷的正確性,而種族界線的問題也被帶入了21世紀。儘管民權運動砸碎了少數族裔身上的枷鎖,通過了保障少數族裔權益的三大立法,但法律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種族歧視遠沒有終結。現實生活中種族問題的複雜性,預示著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強調人生來平等的美國還不會是“色盲”的國家。(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社會文化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鏈 接

  50年來美國種族問題大事記

  ▲1965年8月11日—17日,警察對非裔司機例行檢查,引發洛杉磯瓦茨區騷亂,34人死亡,逾千人受傷;

  ▲1967年7月12日—17日,兩名白人警察和一名非裔計程車司機發生爭執,導致新澤西騷亂,26人死亡,1500人受傷;

  ▲1968年4月4日—11日,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後,125個城市發生暴亂,時任總統約翰遜派遣精英部隊平息暴亂;

  ▲1980年5月17日—20日,4名白人警察毒打一名非裔司機致死,法院宣判4人無罪釋放,導致邁阿密發生嚴重暴亂,18人死亡,400人受傷;

  ▲1992年4月30日—5月1日,4名白人警察暴打一名非裔美國人,雖有錄影證明,但法院仍宣佈警察無罪,導致洛杉磯爆發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暴亂事件,59人死亡,2300人受傷;

  ▲1995年6月,美國著名非裔橄欖球運動員辛普森因涉嫌殺妻遭到指控,被稱為“世紀審判”。在辯論過程中,辯方打出“種族牌”,最終辛普森被判無罪;

  ▲1995年10月16日,美國激進派非裔“伊斯蘭國”領導人法拉汗在華盛頓召集百萬非裔大示威,向白人社會爭取利益。同日,時任總統克林頓發表講話,要求白人和非裔一起對種族主義進行“大掃除”;

  ▲1996年10月24日,佛羅裏達一名白人警察殺死了一名非裔駕駛員,導致15人在衝突中受傷;

  ▲1998年6月7日,非裔美國人詹姆斯伯德在得克薩斯被3名白人開車拖死。這3名白人是極端種族主義組織“美國騎士聯盟”的成員,因仇視非裔而集體作案。案件引發美國社會震驚;

  ▲1999年2月4日,來自幾內亞的移民迪亞羅被4名白人警察連射41槍致死,引發少數族裔抗議。最終4名警察被判無罪,進一步引發數日抗議示威;

  ▲2001年4月9日,俄亥俄州城市辛辛那提一名19歲的非裔青年托馬斯被白人警官殺死,導致暴亂事件;

  ▲2013年6月25日,槍殺17歲非裔青年特雷翁馬丁的白人協警被法院判決無罪釋放,引發近萬民眾抗議;

  ▲2014年8月9日,非裔少年邁克爾布朗遭白人警察威爾遜槍殺,導致民眾集會抗議。最終該警察被判謀殺罪名不成立,引發美國多個城市舉行示威遊行;

  ▲2014年10月8日,非裔青年邁爾斯被白人警察擊斃,引發民眾為期4天的抗議。

  (張慧中整理)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