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際“大選年”已經過大半,俄羅斯、法國等大選已塵埃落定,美、韓等國將在下半年揭開懸念。“大選年”一系列重要或敏感國家扎堆換屆與大選,將對國際政局産生巨大影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郭憲綱指出,今年多國的大選,在全球嚴峻形勢下,經濟已成為各國大選中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
俄法埃大選已塵埃落定 內外博弈繼續
從經濟一片愁雲慘霧的歐洲大陸,到衝突疊起動蕩不安的中東北非,上半年,俄羅斯、法國、冰島、希臘、埃及、葉門、利比亞等國均舉行了選舉,或選出新首腦,或産生過渡政府,或在各方角力組建執政機構的過程中。雖然這些國家的大選已落下帷幕,但大選中的“贏家”面臨的諸多挑戰才剛剛展開。
普京懷揣俄“大國夢”回歸
懷揣振興俄羅斯的“大國夢”,“硬漢”普京今年5月再度入主克里姆林宮。他計劃接下來幾年,俄將進入轉變的“關鍵階段”。
12年前,普京面對艱難轉型的俄羅斯,以富民強軍的發展戰略為俄重新找到大國方向,贏得廣泛認同。隨後,他從總統轉為總理,與梅德韋傑夫上演了一齣“王車易位”。
現在,“梅普二人轉”繼續唱響,普京多年來穩紮穩打實踐著的治國構想也在延伸。回歸後的普京內政外交政策都不會出現“激變”,而會在保持連續性的同時穩步調整。
由於俄羅斯大選時美國政客用言語幫俄反對派“撐腰”,致使俄美關係蒙上陰影。普京不出席在美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奧巴馬不出席將在俄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就是一個例證。
郭憲綱認為,未來俄美關係將“鬥而不破”,普京外交以務實為主。一方面,在美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北約東擴等事務上,普京不讓步的態度相當堅決,俄美可能會“針鋒相對”地鬥爭;另一方面在反恐、阿富汗局勢、削減戰略性核武器等事務上,俄美合作將獲得一些成果。
普京競選的文章將俄中關係放在比俄美關係更突出的位置。他指出,中俄互相需要,中國經濟增長是敦促俄羅斯與中國加緊合作,是俄搭乘“中國風”的機會。郭憲綱認為,未來中俄在國際事務等方面將更緊密合作。
奧朗德為法德關係添不確定因素
今年5月,“平凡”奧朗德擊敗“閃亮”薩科齊,登上法國總統寶座之後,法國與德國關係走向成為歐洲輿論關注焦點。
奧朗德對法德關係的重視從其就職當天打算“閃電訪問”柏林可見一斑。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法德能延續薩科齊執政時“默科齊”組合的默契。今年6月,奧朗德單獨拋出解決歐債危機路線圖,德國總理默克爾強硬回應。法德這兩個歐洲一體化建設的軸心國一時間各説各話,分歧加深。
郭憲綱分析稱,奧朗德的走馬上任為法德關係增添了不確定因素,兩國必有摩擦,但現在來看,法德間還未出現大的爭執,一些分歧經磋商可以解決。作為歐洲經濟“雙引擎”,法德需共同面對經濟泥潭,未來須達成妥協。只有協調行動,兩國才能繼續在應對危機上發揮作用。
奧朗德上任後第一件涉及緊縮的事就是自降薪水,但7月初法國民調顯示他支援率滑落7%,短暫政治蜜月期結束。未能帶領法國走出歐債危機陰影,是前任薩科齊競選連任時的最大軟肋,現在,這個擔子落到了奧朗德手中。
郭憲綱稱,法國經濟民生能否改善、奧朗德能否實現競選承諾,是考量其執政的關鍵。既支援民眾高福利,又要考慮財政緊縮的奧朗德可謂任務艱巨。
“後穆巴拉克時代”埃及軍方與民選總統纏鬥
自今年6月24日埃及舉行“後穆巴拉克時代”首次大選後,新當選總統、埃及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爾西為代表的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與以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坦塔維為代表的軍方這兩大派別間的權力博弈變得愈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