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和道德構築食品安全防線

時間:2012-07-23 11:01   來源:人民日報

  “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江蘇省常州市雙桂坊的商戶做“良心飯”,賺“乾淨錢”,為食品安全生産銷售樹立了一個典範。

  在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日常消費的食品大部分是由社會化生産所提供的。食品如何加工生産、如何包裝保存、如何運輸銷售,絕大多數消費者是難以親眼目睹和現場監控的。換句話説,從他人手中購買食品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看似簡單的食品買賣關係之中其實蘊含著一份沉甸甸的社會信任,這份信任與食品品質本身一樣不可或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正因如此,人們對於食品品質問題格外敏感。食品安全事件不僅損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壞社會互信的基礎,毒化社會風氣。對於食品品質問題,必須從嚴整治,常抓不懈,實行“零容忍”。

  黨和政府對於食品安全歷來高度重視。2009年專門頒布《食品安全法》,國務院專門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公安、工商、質檢、司法、農業等部門建立了聯席機制,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聯手出擊、一查到底。治理行動極大地打擊了不法分子的氣焰,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懲惡”的同時必須“揚善”,只有善的力量發揚光大,惡的生存空間才能壓縮減少。常州雙桂坊那些誠實守信的商戶就是我們應該大力弘揚的崇德向善的代表。誠實無欺,重諾守信——“誠信”使雙桂坊商戶在贏得口碑的同時也獲得了效益。

  經濟要發展,離不開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只有誠實守信,人們才能彼此依賴,才能合作共贏,和諧共處。不講道德、唯利是圖,並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經濟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信用越好,經濟運作的成本越低,效益越佳。反之,缺乏信用,人們彼此提防,經濟社會將難以正常運轉、贏得效益。在商業社會,由誠信所帶來的良好聲譽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産。我國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歷久彌新、基業長青,就是因為他們誠實守信,童叟無欺,一諾千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治理以食品安全為代表的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必須堅持道德與法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思想認識和道德修養,也要加大法制建設,從立法和執法兩方面加大對觸犯法律的失德敗德行為的懲治力度,用法律為社會明確畫出道德底線、標出道德紅線、設置高壓線,讓那些唯利是圖、觸犯法律之徒,一次失德寸步難行。只有這樣,才能樹立道德尊嚴,凈化社會風氣。

  從“吃不飽”到“吃得飽”是3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從“吃得飽”到“吃得好”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我們相信:當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踐行的準則,當道德的血液在每個人身上流淌的時候,這一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