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擬2015年底前修訂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這一消息在為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及非法添加亂象而憂心的人看來,是個利好。
消息來自衛生部近日發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2013年底,基本完成對現行1900項食品國家標準和3000余項食品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內容的清理,解決現行標準交叉、重復、矛盾的問題;2015年底前,修訂食品污染物、生物毒素、農藥和獸藥殘留等限量標準和食品添加劑使用、食品添加劑産品標準、食品標簽標準等。
三聚氰胺讓我國奶業元氣大傷,地溝油遲遲檢測不出令公眾談油色變,有機食品“穿著有機的馬甲”牟取暴利,還有瘦肉精、蘇丹紅等有毒食品事件一樁接著一樁……公眾為餐桌安全憂心,對監管不力頗有怨言。
食品安全,標準為綱,五年規劃,民生大事。讓標準説話,讓舉報的有依據,維權的有武器,投機的有忌憚,違法的有代價,公眾健康才有保障。
讓標準説話,必須有“倒計時”的危機感。一次次亡羊補牢,一次次全國清查、治理,危機來臨,忙成一團,危機過後,一切如常。我們的記性何以總是這麼差?未雨綢繆比亡羊補牢要事半功倍,道理再簡單不過,但落到具體事情上總是難上加難。以屢屢惹出事端的食品添加劑為例,添加劑的濫用使這一促成美味食品的“乖孩子”成了“野孩子”,但老標準屢屢在新問題面前無所適從。不獨食品安全領域,去年,如果不是甘肅慶陽校車事故21人死亡的慘重代價,校車標準未必會以超常規速度付諸研究制定。
讓標準説話,要有快跑、領跑的速度,要跑過市場的多變,跑過某些人的投機。“平板電腦”概念一齣,大螢幕遊戲機、電子書、MP4等紛紛改稱“平板電腦”,消費者一頭霧水。數位相機的有效像素等數位産品關鍵指標的虛標,也與産品國家標準缺失直接相關。市場的多變是一種倒逼力量,産品國家標準制定修訂的步伐如果能快一些,市場的糾紛與管理的成本就會少一些。
讓標準説話,公眾不可袖手旁觀,人人都是監督者、參與者。已有事實提示我們,如果我們將制定修訂國標之事完全交給職能部門或專家,到頭來未必會真的高枕無憂。在民意徵集中,“搶話筒”,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數”,形成圍觀的力量,讓摻雜小群體利益“私貨”的標準曝光于眾、胎死腹中,讓某些“國情論”者明白,以犧牲公眾利益為代價而壓低國標的做法行不通,這樣的力量不可小視。這會鍛鍊公眾的協商、博弈能力,習得在妥協中求得共識,這對於參與重大公共事務的討論,以盡可能低的成本,達成盡可能廣泛的社會共識,十分有益。
讓標準説話,説到底,必須讓“標準為大”、“法治為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是沒有標準,是已有標準得不到執行”,這樣的抱怨我們屢屢聽到,但這真不該被當做藉口,而實為一種失職。因此,已有的標準的執行不能打折扣,是一道更為現實的功課。市場監管者的責任不可推卸,已出臺的國家標準要顯示威力,而不可淪為挂在墻上的擺設。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從尊重國標開始。不僅如此,標準為大,對更廣泛領域的意義在於,它倡導與守護的是制度為大、法治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