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已落下帷幕,但公眾對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滬嘉高速公路5月1日起取消收費的消息仍在高度關注。“國家何嘗不想全部取消收費站?”據羊城晚報報道,交通運輸部一位多年從事收費公路研究的負責人苦笑著説:“如果不收費,就要由財政來出資歸還。我們曾多次與財政部門溝通,但財政拿不出2萬多億元錢來。”
交通部這位官員的言下之意,不是我們不想,而是國家沒錢,這一招非常高明,起碼轉移了公眾的視線,把燙手的山芋扔給了財政部門,可以想見的是,獅子大口般的一下子就要2萬億,再富的國家都會嚇出一身冷汗。那麼,對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而言,是不是就沒了實現的可能呢?
不可否認,“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打破了單一的政府投資體制,吸納社會資金建設公路,融資渠道的拓展確實推動了中國高速公路版圖的擴張,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一窮二白,經濟建設的各條戰線都嗷嗷待哺,現在呢,中國的GDP位居世界第二,一年的財政收入高達10萬個億,光賣地的錢一年就有三萬個億,再説沒錢,就有點找藉口的嫌疑了。如果這麼巨大的財富積累還不能把高速公路的收費降下來,那只能説明這已經不是缺不缺錢的問題了。
所以,有關部門如果想表示一下誠意,不如把這個還款計劃説得再詳細一點,如果要財政還錢,那能不能分期分批一個個解決,比如,列一個十年計劃,二萬億攤到十年裏解決,壓力就會輕多了,我想國家這點財力還是有的。哪怕財力不濟也沒關係,拿出一點是一點,總能在降低收費上發揮一點作用。那麼這樣的計劃有沒有呢?
又比如,前一陣子呼聲很高的節假日免費通行計劃,這個實施的難度總不高吧,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毛利率比白酒行業都高,這點利還是讓得起的,總不需要問財政拿錢吧,那麼這樣的計劃什麼時候能實行呢?
沒錢有沒錢的辦法,有錢有有錢的辦法,總之一條,要讓收費一點點免起來,再不濟也要一點點降下來,不能像鄭州黃河大橋那樣,超時收費了十五年,換個馬甲還想再收個十五年,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高速公路收費還貸並沒有錯,但是高速公路日益演變成了錢生錢的機器,政府把高速公路的建設運營權交給一家公司,然後讓這家公司融資建設,經過一番運作,高速公路變味了,成了個別利益的壟斷資源,完全背離了公益的初衷。
依託上市公司,高速公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運營管理、利潤分享體系,它的運營成本以及對利潤的貪婪已經遠遠超出了高速公路還貸維護管理的正常需要,有些地方高速公路形成的優質資産甚至成了城市建設的融資平臺,這些多出來的成本最後都納入到收費還貸的年限之中,量化到居高不下的過路費中。所以人們看到這麼一個怪圈,收了二三十年,但高速公路依然負債纍纍。
收費高速,還貸龜速,要解決這些問題,恐怕政府在高速公路上的管理職能要有個徹底的轉變,剝離不該附加的得利,逐步還路與民。